时间:2022-11-07 14:01
人们常常将端午食粽与祭祀屈原联系起来,相传屈原因亡国之痛,悲愤的抱石投江,而当时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了不让鱼虾分食他的身体,纷纷往江中投入粽子,久而久之,粽子也成为了纪念屈原的标志。粽子又有“高粽”之意,粽与中音近,取得功名得中的意思。古时候科举考试都在秋天,端午节吃粽子,寓意着参加科考的人能够一举中第。
粽子最初是作为一种祭祀用品,古人认为每年的五月初五为恶月、恶日,必须举行祭祀,奉上贡品,才能获得平安。现在,人们赋予了粽子新的含义,寓意着思乡、归家之情。糯米将亲情联结起来,出门在外地打工人就算是在天涯海角,都会想在这一天尝到家乡的粽子,期盼着回家团圆。
粽子最初是作为端午节祭祀用的贡品,自晋代起,粽子便成为了端午节食品,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杂粽,米中掺杂着肉、板栗、红枣等,粽子也成为了可以赠送友人的赠品,宋朝时,粽子里还加入了蜜饯。行至如今,每年农历五月初,老百姓都会包粽子、吃粽子,北方以甜粽为主,南方则以咸粽为主。
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南北叫法不同,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