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4 14:47
网上流行一句话:“生活需要仪式感”。虽然经常被用做搞笑,但不得不说,从古至今,中国民间对于取名这件事儿的“仪式感”一直做得非常到位。
古时候,人们把名字看得极为重要。认为名字与人的肉体及灵魂紧紧相连。因此,古人也因而相信,所有一切的祝福,名字是至关重要的。
《大戴礼记·保傅》有云:“太子生而泣,太师吹铜曰:声中某律。太宰曰:兹味上某。然后卜名。”
也就是当太子出生后,太师会吹响铜器,根据太子哭泣的声音,看同哪个音律相符,然后再通过音律为其卜名。
《离骚》开篇即云:“帝高阳之苗裔后,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榄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份吾既有此善分,又重之以修能。”可见当时对起名的看中。
在古代,只有贵族有名字。随着时代的发展,当普通百姓拥有自己的名字同时,也有了自己的命名礼仪。
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父母会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来给孩子命名。这天,婴儿要剪发。剪发后,母亲为孩子沐浴、换上新衣,携子拜见父亲。父亲进门后须向西而立,母亲抱着孩子出来后则要站在东面,并由乳母赞礼。然后,由父亲握住婴儿的右手,逗笑婴儿后为孩子命名。夫妻之间还要互相答对子,记下这一庄严的时刻,并由取名老师向众人宣布孩子正式的名字。
在文化的历史传承中,命名礼仪的风俗一直有得以保持,但一些细节也发生了变化。
比如命名的时间,便有三朝命名、满月命名、百日命名、周岁命名、发蒙命名等许多形式。(现在是填《出生证明》时命名)
例如,旧时有洗三命名的民俗,即在婴儿出生后三天洗身,并为其命名。又例如,抓周取名,就是在孩子周岁的时候在孩子面前摆放一些物品,让他自己来选。著名作家钱钟书就是在周岁的时候抓到了一本书,所以叫钱钟书。
此外,很多地区、少数民族也有极具特色的命名礼。
在河南郑州开封一带有“碰名”的风俗礼仪,父亲在新生儿出生的第一天早上都要出门去碰名。出门碰到的第一个人,无论他是男女老少,都要跪下磕头,求人给自己孩子起一个名字。无论对方取了什么样的名字,都要感谢对方并用来作为孩子的名字。
侗族把婴儿的命名礼称为“三朝酒”。通常在孩子出生第三日举行,来参加的亲友以外家为主,传抱婴儿后,由男家青年以歌邀请婴儿的姨妈给取名,姨妈也用唱歌作答,孩子的名儿就在歌声中确定,然后大家轮唱祝歌。
哈尼族人的起名仪式更为独特、有趣。
当婴儿降生之后,要由家中最年长的人抱起婴儿,并用食指轻弹婴儿的脑门,并给他起个乳名。待婴儿降生三天之后,会再由孩子的父亲举办隆重的父子连命仪式。按规矩,每家每户都要来一个人,并带上一个鸡蛋,用鸡蛋换主人家提前准备好的糯米鸡肉豆饭团。等乡亲们都取完饭团,主人家还用小锄头在地上刨三下,希望孩子勤劳勇敢、热爱劳动。(如果是女孩,就用小砍刀在门口砍三下。)最后由主人宣布给孩子取的名字。
看完这么多取名风俗仪式,不禁感叹:取名是人生大事,必须要有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