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制度范文

时间:2022-10-29 10:08

内阁制度范文,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

内阁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描写,首先可以描写建立制度的目的,第二个可以描写制度适用的范围,第三个可以描写具体有哪些制度。

  内阁制度范文1

  明朝内阁制度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从永乐开始,历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寄大政于内阁,皇帝“其不接见臣下而能统治天下者,以有阁臣票拟故耳”。但是,他们谁也不敢担当违反祖制的罪名,谁也不愿从已经取得彻底胜利的皇权中,又拿出一部分给阁臣分享。所以内阁进展缓慢,而且始终未能成为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又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

  阁臣与皇帝矛盾,除了反映为封还诏旨一类以外,很多反映为阁臣在中叶以后不断提出辞职。皇权与内阁矛盾,亦反映为明代阁臣善终者少,有政绩的不多。明代内阁权力不稳定,虽然有严嵩,张居正之显赫,但他们一是乘皇帝静摄而代行皇权。一般阁臣来说,由于基本上都是文学侍从之臣出身,入阁后权力之大小,只决定于票拟被采用的情况,所以呈现为不稳定,没有保障,没有连续性。[20]

  与汉、唐、宋相比,明代辅相的业绩并不显著,这一方面固然与入阁前之资历有关。汉、唐、宋之宰相都要经历郡邑,而明之阁臣却基本上出于翰林院。他们没有从政经验,不知民间疾苦,对政事自然难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但另一方面,则由于他们权力不稳定,被司礼监挤着,被皇权压着,即使有抱负也难于施展。

  显然,这样的内阁只能助长皇权,而不可监督、约束皇权。有明一代,内阁始终未能成为对皇权的威胁,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元璋废丞相的目的是达到了。

  内阁受制于司礼监,矛盾深刻,但又不得不走司礼监的路子。

  在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是内外相维的双轨制。但双方地位的特殊性使内阁难以与司礼监抗衡,双方权力的大小,又是以皇帝的向背为转移而互相成比,因此,他们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相维相济,而只能有对权力的激烈争夺。皇帝宠信司礼时,司礼尽夺内阁权力,如刘瑾、魏忠贤时;否则就是权相出现,如严嵩、张居正时。

  严嵩、张居正之显赫,还得讨好司礼监,就是明证。

  综观有明一代,内阁对宦官之干政,虽亦起过一点制衡作用,如成化年间,由于阁臣一再坚持,汪直主持的西厂一度被撤。但总的来说,内阁是越来越受制于司礼。内阁为司礼监扼制,以致明代成了宦官为祸最烈的朝代。

  内阁与六部经常互争雄长,矛盾重重。

  历代及明初,六部均隶属于丞相,凡事必须秉承宰相的意志,自撤中书省、提高六部品秩后,六部变成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完整,而且在阁之上。但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又有票拟权,内阁比六部更接近皇帝,部权便在不同时候、不同程度上为内阁所侵。但是,内阁毕竟不同于中书省。从制度上说,六部不必听命于内阁,而内阁则“凡百政事,非下部必不可行,不能行”。于是内阁借位尊势崇而力图控制六部,六部则钻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和权力的空子,力图摆脱控制。因而阁部经常争权,尤其是争夺人事权。

  内阁与六部这种职权界限不清,工作上彼此失调,大大影响了明政府的行政效率。在客观上,则有利于司礼监的擅权乱政。

  内阁中矛盾激烈。

  尤其嘉靖以后,阁臣间的倾轧突出由于阁臣的任用、权力大小、去留,均没有明确规定,又由于首辅与次辅间权力悬殊,在天启以前一直无明确的职责分工。所以阁臣间争夺权势的斗争激烈,尤其是“嘉靖以来之首辅,莫不由倾轧排挤而得之”,如严嵩拉拢科道弹劾翟銮,使翟被“削籍为氓”。严嵩与夏言互相排挤,致夏言被弃市。

  在阁内的纷争中,阁臣不但各自培植自己的势力,致使明中叶以后的政治日益腐败。

  从明代内阁制度的种.种特点,可见内阁制度在当时并未能成为与君主专制政体完全适应的辅政制度。内阁地位的特殊又使它成了矛盾辐辏之所,各种矛盾的发展,无一不是加剧了政治的腐败。

内阁制度范文

  内阁制度范文2

  略知明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废丞相,沿袭近两千年的宰相制度至此终结。

  朱元璋之所以废除丞相,是想一劳永逸地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但是,朱元璋太自负了,对他的后世子孙估计过高了,结果最后发展出一个内阁制度,到了明朝中期,内阁大臣在朝野心目中,已俨然宰相了,官场都公开称内阁大臣为“相”,称内阁排位第一的大臣为“首相”,皇帝在公文里也不避讳以“相”来称阁臣了。

  ▼ 朱元璋《行书大军帖》(故宫博物院藏)

  尽管如此,内阁和以往的宰相还是有很大区别,以笔者之见有三点不同:

  第一,地位不同。

  汉唐宋的宰相机构如丞相府、中书省等等,都是国家法定机构,位列部院之上,宰相也都官居极品;明朝内阁却没有法定地位,内阁大臣正式官衔是大学士,属于翰林院的官职,只有五品,只是通过给阁臣冠以师保荣衔(如太师、太傅、太保),或照例加某部尚书、侍郎(这个职衔是虚的,用于照这个职衔领取工资),才提高了品级,位极人臣。

  第二,与部院的关系不同。

  以往的宰相,是领导部院的,部院属于宰相的下属机构。内阁却不能领导部院寺监。比如六部就直属皇帝领导。内阁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发文,无权指挥朝廷的各部院寺监和地方政府。

  ▼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后中央机构简图

  但是,因为内阁代皇帝对各省、各部院寺监的公文拟批示意见,内阁在当时就被称为“政府”,实际上阁臣的权力并不比过去的宰相小,甚至更大了。只是运转方式、行使权力的名义不同。

  内阁行使权力,相对来说具有被动性,行政效率也比过去要低。比如,地方政府有所请示,先要送大内,大内再送内阁,内阁拟批示,再送大内,大内再分送部院拿处理意见(当时称题覆),部院题覆以后再送内阁,内阁认为不妥的还要打回去,内阁满意了,再拟批示意见,送大内批红。内阁是无权就某事该如何处理直接指挥省级政府的,非要经过部院和大内的程序不可。

  第三,产生渠道不同。

  中国有句古话,叫宰相起自州县。这是强调宰相要有地方工作经验。可是,明朝的内阁大臣却与之相反。因为内阁大臣开始只是皇帝的秘书、顾问,所以从研究机构——翰林院中选任,渐渐形成了一个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内阁大臣只能出自翰林官,而翰林官是以诗文甄拔出来的;甄拔出来进了翰林院所学的还是诗文。

  ▼ 《明会典》中关于翰林院职官的规定

  ▼ 明代翰林院检讨腰牌(图片来自雅昌拍卖官网)

  因为选拔制度的原因,总体上说,明朝阁臣的行政能力远不如以前的宰相,像高拱、张居正这样的能臣,实在是凤毛麟角。

  ▼ 张居正

  明朝以祖制治国,非常保守。前期的内阁与后期的内阁不可同日而语了,却还要保持以前的祖制,不敢改变。

  内阁制度范文3

  在我国这浩浩汤汤的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之中,我国自秦朝至明朝初期一直奉行的皇权专制,实行的是宰相制度,纵观历史长河我们能够非常直观的发现在我国古代一直被沿用的宰相制度在过去的几千年历史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责任与使命。无论是在维护统治者统治秩序还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各地的政务宰相都发挥着非常大的辅助功能!但是在我国存留如此之长时间的宰相制度却在明朝初期被朱元璋下令废除,这到底是中国历史上皇权的高达度集中所致还是时代的优胜劣汰呢?随之而来的是内阁制度的建立,内阁制度相对于宰相制度到底有什么优点呢?它又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与发展呢?想要探讨清楚这些问题的前提是对整个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对替代宰相制度的内阁制度有一个很是细致的了解与分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替代宰相制度的内阁制度究竟是如何让产生与发展的吧。

  “胡惟庸案”与丞相制度被废除

  在明朝建立的初期,由于国家刚统一没有多久,国家局势也才刚刚稳定下来,中央政府有许多的举措都还没有来得及去实施。所以这时候的明朝制度大体上沿用了元朝制度,但是在沿用过程中并不是直接搬过来直接使用而是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在明朝初期的时候出现了许多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朝中重臣,除此之外,很多人因学业不精,求取功名而不得竟然纷纷不竞走其门庭,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明朝制度的一种破坏与践踏。

  幸而朱元璋虽然出身不高但是却十分的有理想,有抱负!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的时候借伺机谋反的罪名将猖狂多年的胡惟庸绳之以法,并且以此为借口“罢丞相不设立,析中书省之政权归六部”。至此在我国古代社会延续了将近一千五百年的的宰相制度被彻底废除,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少了宰相的辅助,来自全国的各种政务全部都须朱元璋一人亲自处理。

  内阁制度的建立

  渐渐地,朱元璋深深的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朱元璋在废除宰相制度之后又尝试性的建立了其他体制来代替宰相制度,以分担自己的压力与工作量。而朱元璋的这种想法就为内阁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机会与萌芽条件。

  朱元璋在综合各方意见之后开始着手设立殿阁大学士,而设立大学士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有才之人担任自己的顾问与帮手,以备自己不时之需。但是大学士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利所以并不能够对皇权产生任何的制约,这与朱元璋极力维护的中央专制集权思想并不冲突。转眼之间内阁制度的雏形便这样确立下来,随着明朝中央专制集权的加强,君主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已发展到了历史巅峰阶段,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内阁大臣的权力

  明朝内阁主要负责是内容是辅佐皇帝决断政务,大学士需要根据皇帝就国家问题提出的问题而叙述自己个人想法与意见,在得到皇帝认可之后方可实行;内阁大学士对皇帝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持有不同的意见并且及时提出劝谏,这也是皇帝赋予内阁大学士的封驳权力。

  除此之外,内阁大学士还拥有一项非常大的权力那便是“票拟批答”,即内阁大学士对于各个衙门、文武百官、朝中大臣上呈的奏章进行答案的初步拟定和批注以供皇帝在处理的时候参考做出决策。而“票拟批答”也在后来的明朝中后期成为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主要形式。从明朝初期到明朝末年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在总体上呈现日益增强的一种趋势。

  内阁制度的顶峰

  内阁的职权和地位不断上升,朝廷的早朝班次中内阁大学士依旧位居六部之上,六部从之前从属于政府最高职能部门的高位跌落为内阁的下属部门,并且还有“六部办事,唯内阁之命令是从。”这一情况表明内阁的地位看似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实际上是有上升了一个高度。

  至此为止,内阁成为明朝最高的政府机关,这也标志着内阁在地位上发展到了历史之巅!内阁之所以能够代替宰相制度发展到历史的顶峰,是因为内阁与皇帝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内阁是皇帝专制的强有力的工具,而皇帝又离不开内阁的协助与辅佐,两者在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达成共识的。除此之外内阁又有着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很好地适应了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

  内阁制度的影响

  明朝建立的内阁制度极大的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由于皇权与内阁制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当皇权高度集中之时,内阁的权利与地位越高,但是这也形成了明朝宦官专权的局面形成,由于明朝的内阁只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辅助机构而已,有些地方要受到宦官的牵制,所以这便使得在当时出现了许多只手遮天得宦官。

  综上所述,书中所说的“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之罢丞相也。”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没有宰相约束与限制的皇权高度集中渐渐失衡,再加上内阁这个机构并不合法,没有真正的实权,一切皆是皇帝赋予,如果再遇上一个昏庸无道的君王,那这就会造成宦官当道的现象了,除此之外,内阁的受首辅大臣为了能够争夺更大的权力常常选择依附宦官,这更加助长了宦官的嚣张气焰。总而言之,内阁的出现与成熟与明朝当时的政治局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且内阁制度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影响力也是很深远的。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我国国家通讯社行不行啊细狗新年贺词祝福语2023年祝福语新年新年贺词新年贺词祝福语居家抗病毒小药箱除夕高速免费吗2022年除夕高速免费吗春联春联句子大全春联句子大全七字年夜饭十二道菜年夜饭十二道菜单年夜饭吃什么年夜饭吃什么菜吃年夜饭的寓意年夜饭黑芝麻菊花茶晒菊花茶腌腊肉送妈妈生日礼物汉白玉送闺蜜水钻送女人礼物爸爸生日送礼物送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