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旅游在哪(西方历史建筑)

时间:2022-10-26 09:33

1. 西方历史建筑

钢筋混凝土出现以前通常都是采用砖木结构,也就是承重构件是石料等砌体,水平构件如梁、板都是用木头来实现的,再在上面做楼面层,如装饰什么的。

大跨度的教堂等建筑采用穹顶结构,将弯矩转化为水平推力作用在承重构件,结果就是墙体通常都很厚,以抵抗大跨度穹顶带来的水平推力。

2. 西方历史建筑透视图

透视法分为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焦点透视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散点透视则是中国的绘画透视方式,散点透视也叫多点透视,有多个视点。是中国国画的主要表现方式。具体给你介绍下焦点透视: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两点透视(也叫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 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三点透视(也叫倾斜透视):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透视图中凡是变动了的线称变线,不变的线称原线,要记住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画法就是具体作图方法。

3. 西方历史建筑的价值

第一,思想文化的差异。中国人自古内敛含蓄,所以建筑多以庭院的形式出现,庭院的特点是弱化建筑单体的体量造型特点,注重整体空间的感受,同时对外开放性弱,代表了中国人内敛的性格和自我意识弱化,人归于自然的思想。西方人则不同,注重自我表达,个性外放,因此西方建筑单体体量突出,造型明显。比如古罗马斗兽场,是广场式的,开放。

第二,材料差异。西方石材取用方便,因此传统西方建筑多为石材,后期发展为混凝土。东方则以木材为主,木构建筑居多。

第三,历史发展方向不同。西方更趋向科学化,技术化,所以又诸多的科学家和科技发明,有工业革命,所以才有了新的建筑技术的出现,钢筋,钢结构。而东方注重学说,收到封建帝制长期统治的影响,科学技术发展有限,四大发明对于建筑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4. 西方历史建筑人物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

1、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

2、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

3、建筑的发展不同,表现了中西方对革新态度的差别。

4、建筑价值的不同,显现中西方审美观念的异殊。

5. 西方建筑的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古代建筑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与西方国家古建筑多为石质不同,我国古建筑多为 木结构 或内部使用大量木材的建筑结构。

我国木结构古建筑大多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古代建筑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与西方国家古建筑多为石质不同,我国古建筑多为木结构或内部使用大量木材的建筑结构。我国木结构古建筑大多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 西方历史建筑风格

特点是博大,笨重。代表是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万神殿。

7. 西方历史建筑图说

巴洛克风格深受罗马教廷和皇室宫廷影响,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华丽的装饰,奢华雍容气质十分突出。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风格,渲染奔放热烈的生活氛围。

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它产生于十六世纪中晚期的意大利,在十七世纪兴盛于欧洲,广泛存在于建筑,绘画,雕塑,音乐和文学之中,它的产生与罗马天主教会发动的反宗教改革运动有关,所以巴洛克风格艺术主要是拥护教会的统治。

其中面对宗教改革运动,罗马教廷采取的反制措施就是修建大量的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建筑风格宏大,华丽,富于雕饰,动感和戏剧性,造型独特新颖,用来传达强烈的宗教情感,鼓舞教民的信心,增强天主教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后来在文学和其他艺术上发展,文学主要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占主要地位。

8. 西方历史建筑解剖图鉴pdf

  西方文化溯源自古希腊、罗马与犹太、基督教文化。自西元前八世纪希腊爱琴文化发源,到西元一世纪古罗马帝国的传承,再融合希伯来、基督教的教义文化,终於形成了古典时期的环地中海欧洲文化。又历经近千年的演变与发展,为中世纪及现代欧洲文化奠定深厚而坚实的基础。欧洲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文化。

  古希腊文化达到了全面繁荣,特别是在神话、诗歌、寓言、戏剧、史学、哲学与科学、建筑和艺术、演讲与竞技等方面,呈现出了丰硕的成果。

  1、宗教。古希腊人信奉多神教,并为诸神编制了丰富多彩的神话,而这些神话便成为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的体裁。希腊神话培养了灿烂的文学艺术,成为后来欧洲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

  2、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荷马史诗。史诗由《伊利亚特》和《奥德塞》组成。史诗不仅是希腊人从野蛮过渡到文明这一时代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研究希腊上古史的重要文献。

  3、寓言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教育人。古希腊最著名的是《伊索寓言》。文字简练、内容生动,比喻恰当,富有思想性。

  4、戏剧文学。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戏剧文学空前兴盛。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悲剧。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他们的作品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成长阶段、繁荣阶段和危机阶段。

  5、史学。古希腊人在史学方面也作出了出色的成就。西方通常所用的“历史”一向源于古希腊,其本意是“经调查研究的记事”。 6、哲学。

  6、古希腊哲学在人类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西方各国的“哲学”一词都是源于古希腊语。古希腊的“哲学”一词的原意是“爱智”,即“热爱智慧”的意思。

  7、自然科学:

  天文学是古希腊自然科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一个学科。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预测了公元前586年的月蚀。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宇宙系统是包括日、月、星辰等等一系列小圆球的大圆球,宇宙的中心天体是“中心火”。地球、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都环绕中心火运行,恒星群是不动的。后期阿里斯塔克提出了太阳中心说、认为太阳比地球大得多。晚于阿里斯塔克的天文学家希帕卡斯.曾利用几何的推理解释太阳表象运动,提出了地球中心说。这个学说为后来的托勒密所继承和发展,在西方流传了14个世纪。

  数学也是古希腊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学科。泰勒斯最早提出并证明了几何学的几个命题。毕达哥拉斯证明了勾股定里。柏拉图曾研究过数学中的分析法、归谬论等一些基本的推理法。希腊后期最著名的数学家是欧几里著有《几何原本》,系统地整理了前人的理论成果,集当时几何学之大成,把各种定理、命题和讨论按逻辑加以排列,构成一个严整体系。它的系统性、条理性至今仍然得到学术界的肯定。

  古希腊人在物理学上也取得巨大成就。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世界上最早的物理专著,他发现了以“阿这米德原理”命名的比重原理、论证和发展了机械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杠杆原理,还把这些理论用于实践,发明了杠杆、滑轮和螺旋等机械。

  在生物学方面,贡献最大的是亚里士多德。他的著作中有三分之一是关于生物学的内容,其中记载了500种动物,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

  古希腊的医学成就较高。毕达哥拉斯派的阿尔克芒是古希腊最早研究人体解剖的人。

  8、希腊的建筑与雕刻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光辉的成就。希腊的大型建筑主要是神庙。希腊的圆柱有三种形式.即多利亚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

  与建筑密切相关的是雕刻。希腊的雕塑作品、以体态健美、形象逼真和比例匀称而获得普遍称赞。

  9、古希腊演说与竞技较发达。

  10、希腊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


  古代罗马艺术是欧洲古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和18至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艺术家作为借鉴的主要艺术源流之一,对后世欧洲艺术发展有重要影响,罗马建筑在实用和美观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欧洲现实主义建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9. 西方历史建筑文化遗产有哪些

蒙古国文化遗产之一——博格达汗宫博物馆

博格达汗宫位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南郊的博格达汗山下,是蒙古国最高宗教领袖八世博格达·哲布尊丹巴居住和进行政教活动的场所。博格达汗宫始建于 1893年,采用蒙藏文化风格与中国古代建筑相结合的方式建成,代表了当时建筑科学技术的水平,在蒙古国的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是蒙古国最重要的历史古迹之一。1924年,博格达汗宫改建成国家博物馆,收藏博格达汗使用过的生活物品、宗教法器和17至20世纪部分蒙古国的传统绘画等珍贵文物。

蒙古族文化遗产——呼麦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尔(chor)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因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


有关呼麦的产生,蒙古人有一奇特说法: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动,见河汊分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声闻数十里,便加以模仿,遂产生了呼麦。新疆阿尔泰山区的蒙古人中,至今尚有呼麦流传。呼麦的曲目,因受特殊演唱技巧的限制,不是特别丰富。大体说来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咏唱美丽的自然风光,诸如《阿尔泰山颂》、《额布河流水》之类;二是表现和模拟野生动物的可爱形象,如《布谷鸟》、《黑走熊》之类,保留着山林狩猪文化时期的音乐遗存;三是赞美骏马和草原,如《四岁的海骝马》等。从其音乐风格来说,呼麦以短调音乐为主,但也能演唱些简短的长调歌曲,此类曲目并不多。从呼麦产生的传说,以及曲目的题材内容来看,“喉音”这一演唱形式,当是蒙古山林狩猎文化时期的优秀文化遗产。

蒙古族优秀文化遗产--蒙医药

自古以来,蒙古族人民过着逐水草而游牧、狩猎的生活,在常年与寒冷、潮湿、风雪等自然灾害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积累了医疗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吸收了藏医及印度医学部分基础理论,并结合当地民间疗法和西医知识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医学。蒙药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制药工业的优势产业,蒙药是我国传统医药中具有民族特色、深受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欢迎、疗效独特的天然药品。

蒙医用药范围很广,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化学制品,但绝大部分还是取自野生植物。近40年来,自治区组织过对蒙药植物的物种及分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蕴藏量、传统用药经验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对采集的大量蒙药植物标本整理鉴定,确定蒙药植物品种945种,其中中蒙医兼用药材732种,蒙医专用药材87种,动物药与矿物药250种,总共达1195种。这些植物大多生存在对生物来说是极端的环境(如高寒、干旱)中,而在极端环境下的植物通常会以代谢途径产生一些特殊的物质,增强自身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保持物种的延续。据统计分析,这些生存在极端环境中的药用植物多具有滋补强壮、活血通络、增强机体耐缺氧、抗疲劳、抗衰老能力,由于游牧民族的特点和极端环境中植物的独特功能,蒙药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一些与其他民族植物药不同的特点,具有蒙古高原的气息和特色。例如:中医药理论认为红花具有活血化瘀、通经破血的功效。而蒙医药理论认为红花有清热解毒、凉血清心的作用。特别是蒙古高原生长的独特蒙药材,在治疗乙型肝炎、呼吸系统及老年病、癌症等疑难病方面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费用低。中医用药材与蒙医用药材之间有交叉,但由于药物理论体系的不同,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理论的指导下产生了不同的功效。数百年来,蒙医药作为蒙古族和北方少数民族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对保障民族健康和繁衍起着重要作用。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蒙古族长调民歌

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荣列榜中。“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中国第一次与外国联合,就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项目。


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与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是一种跨境分布的文化。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


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11月28日,文化部长孙家正表示:中国和蒙古国共同将“蒙古族长调民歌”成功申报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未来的10年里,两国将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方面进行合作,共同协调采取保护措施,把保护工作做得更好。孙家正指出,尽管中国和蒙古国根据本国实际,对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长调民歌整体衰微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对长调民歌所采取的局部、分割或零散的保护方式远远不能应对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与冲击。中国方面提出了与蒙古国联合,共同将蒙古族长调民歌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蒙古国政府积极回应了中国方面的建议。中蒙两国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就联合申报事宜,进行了多次不同层次的沟通、协商、考察以及联合文本的制作等一系列工作,终于在联合国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繁重而紧张的申报工作。孙家正表示,今后两国将在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田野调查、研究、保护方法、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密切和有效的联合行动。2006年5月,蒙古族长调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 西方历史建筑解剖图鉴

01

《尤利西斯》乔伊斯

“100个人中没有10个人能读完《尤利西斯》,在能读完的10个人中,又有5个人是将他当作艺术上的力作来读的。”

“《尤利西斯》是20世纪文学中小说的最大贡献,它必定会使作者不朽,正如《巨人传》使拉伯雷、《卡拉马佐夫兄弟》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万古流芳一样。”

这是1922年《纽约时报》的书评作者约.科林斯在同一篇书评里对《尤利西斯》所下的两个判断。时至二十世纪末,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预言都“幸而言中”——但愿书评家也因此而“万古流芳”。

对于《尤利西斯》,连西方的文学教授都没什么可说的,旁人自然更无庸置喙。

在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正是由于翻译家们的辛勤努力,中国人终于可以看到了汉译本的《尤利西斯》(萧译本译者:萧乾、文洁若;金译本译者:金堤)。

在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我们可以说,尽管大多数中国人还无法领略到《尤利西斯》原文的奇特与精美,但至少在汉译本的《尤利西斯》里,我们感受到了现代汉语优美的可能性。

02

《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

当《追忆逝水年华》的第三部《盖尔芒特之家》在法国问世时,著名文学评论家、诗人艾兹拉.庞德说道,对这部书最完美的批评文章应当只写一段,而且必须有7页长并只用分号。这是用来夸张普鲁斯特那长得使人受罪的句子的。

然而,当1922年普鲁斯特去世时,他那以难以想象的痛苦所完成的15卷的小说,已经被无数次公认为有史以来最长、同时也是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了。

马塞尔.普鲁斯特象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他以三十年的时光,用回忆的砖石砌就了一道辉煌的时光走廊,而在动笔创作之初,他就考虑到,要把这部作品建筑得象一座教堂(《追忆逝水年华》译者前言)。这使得他的作品体现出一种超越于所有细部之上的辉煌——一种整体上的气势与力量。

03

《变形记》卡夫卡

一位平平常常的小公务员,在某天早上醒来时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随后是一系列荒诞而“正常”的反应:家人从震惊、恐惧到冷漠厌烦;主人公自己绝望而悲惨的生存努力——一切都象一个梦,一个噩梦!然而在卡夫卡的世界里,噩梦永远没有醒来的时候……

在荒诞的、不合逻辑的世界里描绘“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这正是作为小说家的卡夫卡天赋之所在。对于卡夫卡自己来说,生存就是一场必须“恰当运用自己的力量(因为我们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的抗争。

通过写作这一形式,卡夫卡为自己的抗争找到了存在的形象。当我们读到《变形记》、《城堡》、《审判》等等作品时,简直就象面对着一尊尊充满力量的雕塑,你能从那极度的变形与夸张里体会到生命的悸动与冲突。而透过卡夫卡自己的书信与日记,我们将能领受到那无穷无尽的力量之源泉,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竟然带着这样一些姿态:忧伤、理解、痛苦、谦卑……

关于卡夫卡,我们还可以说上很多很多(据说在现代文学的研究中,卡夫卡的论文数量之大,光打印题目就要用上几十页),然而,在我的感觉里,安静的倾听才是最恰当的方式(这不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一种能力吗?)

04

《局外人》加缪

小说家加缪同时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作为存在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哲学家加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种身份的的混淆往往容易在小说创作中带来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思想大于形象。这一问题在同为存在主义代表人物的萨特身上更为明显:不客气地说,作为一流哲学家的萨特在小说上充其量是个二流人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这类小说评价往往着重于其思想性。通俗地说,那就是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也好,《鼠疫》也好,成败与否由其中心思想决定。“中心思想并不是创造性艺术的最高形式,但是,它却有可能重要到这个地步:如果为了艺术批判的缘故而抛弃它则将会亵渎人类精神。”(《纽约时报书评》)

从文体而言,有人指出“加缪非常擅长于笛福式的叙述文体。”如果这还不足以让人阅读下去的话,那么他独有的细腻感觉和充沛的激情已经弥补了叙述中的大部份空间。人们不会忘记,《西西弗斯的神话》尽管是一部哲学著作,却毫无疑问也是一篇优美而充满激情的散文名篇。

05

《洛丽塔》纳博科夫

在《洛丽塔》出版前,作为文学教授的纳博科夫的简历是这样的:男性(1903——),俄国流亡贵族(革命家?)后裔,旅行者,鳞翅目昆虫(尤其是蝴蝶)学家和标本收藏家,诗人,大学文科教授(古典文学、写作以及文学批评),象棋难题的制作者。倘若要用一个词来评价的话,那么最接近的就是——优雅。

然而随着《洛丽塔》的出版,一切都变了。在成千上万的美国读者心目中,“纳博科夫”这个“品牌”所代表的是:畅销书作家,“变态佬”,渎神者,好出风头的人,暴富者(《洛丽塔》的版税),一言以蔽之:庸俗(也带表招人喜爱,令人羡慕)

简单地说,《洛丽塔》讲述的是一名成人对少女的性爱欲望与“色情故事”。在这部小说里,纳博科夫作为一名语言天才对美国俗语、俚语(这是他用英语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此前的作品均以他的母语——俄语写成)的精熟,以及对从拉伯雷以来的“狂欢式”民间叙事技巧的戏拟与发展,都令人叹为观止。

倘若不理解纳博科夫在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上的贡献,就很难理解他在文学史上将留下何等重要的地位。建议参看他的另一本“雅”著:自传《说吧,记忆》。

06

《小径交叉的花园》博尔赫斯

“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同中国有缘,因此,在中国知道他的人可能超过他祖国的人口。但是,这个出生于1899年8月24日的早产儿从未到过中国,尽管他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一直身在中国’。这是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中国是悠远和神秘的代名词,是书的策源地。”这是博尔赫斯百年诞辰前夕著名外国文学专家、翻译家陈众议在一篇纪念文章中所写下的。

确实,作为一名诗人、小说家,博尔赫斯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祖国阿根廷。有的人仿佛生下来就不属于任何具体的时代与地域——博尔赫斯就是属于这一类人。对于他来说,每一个人所熟悉的时间与空间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在他所有的作品中,这一存在反复由几种富于隐喻性的形象被表述出来,它们分别是:书、镜子、迷宫、梦。它们不断复制、衍生、直至无限。

《小径交叉的花园》(小说集)是一本“关于无限的书的迷宫的书”,仅凭这句绕口令般的解释就知道它多么值得一读……

07

《百年孤独》马尔克斯

对于大多数文学爱好者来说,《百年孤独》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几乎已经成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名词了。对于与马尔克斯一起开拓和发展这一流派的前辈与同辈作家们来说,“播种者并非要摘下最大的那粒果实”这句话,也许是个不错的安慰。

然而,这部被誉为“最具代表性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之所以一路“走红”,直至被请入诺贝尔文学奖的众神殿,并不是没有原因的。魔幻现实主义本身所独有的创作原则与思想内涵是一方面,小说本身的“好读”则是更多读者选择的原因。

“这部作品通过精心设计的怪诞情节、古老的神秘故事、不可告人的家族秘事以及独特的内在矛盾揭示出其意义,通过这种种直接的途径给人以快感。”(《纽约时报书评》)

请注意,“快感”,而且是“通过这种种直接的途径”。这至少说明一件事:

“名著”与“难读”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只是对读者,即使是对于我们的作家,这句话也不失为一个善意的忠告。

08

《黑暗的心脏》康拉德

对于康拉德,也许中国读者了解不多。但在1998年英国“蓝登书屋”选出的本世纪一百大英文小说中,“航海作家康拉德”一人入选了四本。超过排名首位的乔伊斯及中国读者所熟悉的福克纳、福斯特等人。

即便对于从不知道康拉德何许人也的读者来说,阅读康拉德的小说也会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从外部的经验而言,康拉德小说里那“大海大声的呼唤”立刻令我们和作者一起扬帆去经历那种种“伟大的冒险”。让我们了解到“天海之间伟大而单调的存在”;感受到生命平凡的流逝。

从内心而言,康拉德又被称之为西方第一位“专注于心理现象研究”的小说家,他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把握与解剖令人想起茨威格,而他在人性深度的发掘上又令人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从文学史的重要性来说,康拉德也许不属于“最伟大的”之列,但他毫无疑问在最优秀的作家中名列前矛。

09

《喧哗与骚动》福克纳

“我发现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土地值得好好写写,而且即使我写一辈子,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福克纳自述)

作为一名公认的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最大的贡献大于为人类一个留下了虚构的、神话般的文学地域——位于密西西比州北部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全县方圆2400英里,人口15000多,县中心是杰弗生镇。福克纳曾两次为这个虚构的县绘制地图,并骄傲地自称为它“唯一的主人和所有者”。

《喧哗与骚动》是这一庞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由十多部长篇和近80部短篇小说构成)的代表作之一。主题可以概括为南方种植园制度的一曲“挽歌”。

在写作方式上,《喧哗与骚动》把意识流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之作。书名来自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的一段独白,“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由白痴所讲的故事,充满了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出一点意义。”这恰好可以作为这本小说的一段绝妙的注释。

10

《雪国》川端康成

1968年,川端康成因其“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奖。

对于许多读者来说,川端康成几乎已成为“传统”日本文学的代表。而川端康成笔下的日本,也成为西方文学研究者心目中“遥远、神秘而独自存在”的象征。实际上,川端康成在初登文坛时,便醉心于单纯地借鉴西方文学,甚至声明“可以把表现主义称作我们之父,把达达主义称作我们之母”。

在欧化的创作道路上遭到挫折后,他又宣称要改行搞“东洋主义”,走到了全盘继承传统的另一极端。最终才从失败里寻找到东西方文学融合与沟通的桥梁,从而创造出属于川端康成自己的“东方之美”。

川端文学被评价为“在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调上,以病态、诗意、孤独、衰老、死亡来反映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追求一种颓废的至美,达到一种空灵虚无的艺术至境。”(《川端康成集》简介),《雪国》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标签: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我国国家通讯社行不行啊细狗新年贺词祝福语2023年祝福语新年新年贺词新年贺词祝福语居家抗病毒小药箱除夕高速免费吗2022年除夕高速免费吗春联春联句子大全春联句子大全七字年夜饭十二道菜年夜饭十二道菜单年夜饭吃什么年夜饭吃什么菜吃年夜饭的寓意年夜饭黑芝麻菊花茶晒菊花茶腌腊肉送妈妈生日礼物汉白玉送闺蜜水钻送女人礼物爸爸生日送礼物送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