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旅游论文(黄河的旅游价值论文)

时间:2022-10-26 09:26

1. 黄河的旅游价值论文

黄河山(北京)

Huang Heshan(Beijing)

黄河山,1993年生于广东鹤山,2016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毕业作品《野生设计》获得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奖,毕业论文《野生设计——关于设计方法研究的书籍设计实验》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论文。

其作品参加“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展”。

他曾受邀到“一席”、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同济大学同舟论坛、TEDxSCUT秋季大会、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等机构进行关于野生设计的主题演讲。

作品“城中村家具交换计划(假宜家)”参加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并获学术委员会奖和建筑媒体奖。

2. 与黄河有关的旅游资源(列举)

旅游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景观、自然人文景观和人文景观。

1.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是以自然本身的美吸引游客的资源。著名的腾冲火山群、黄河壶口瀑布、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分别对应着自然资源中的地质景观、景观组合、生物景观。

2.文化景观旅游资源是指人类文化遗存在环境景观区占据主导地位的旅游资源。比如耶路撒冷是宗教文化景观,福建土楼是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代遗迹,最后一个也是人文旅游的一大特色,在中国特别常见,即风俗旅游资源,体现在各个地方;

3.自然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是指在景观区内,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相辅相成,即合二为一。这种资源既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又有人文特色,比如中国的泰山、黄山。

3. 黄河水体旅游资源鉴赏

位于贺兰山下黄河之畔的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湿地、湖泊众多,具有渔业养殖的优势条件。当地渔业部门通过改良养殖品种、更新养殖技术、创新养殖模式,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适水产业为依托,探索园区封闭式农业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在生态建设和绿色渔业发展之间寻求科学平衡发展之路。

经过多年发展,光伏养鱼、鱼菜共生、稻田养鱼养蟹等低碳、绿色、生态渔业模式结合水体循环生态系统、物联网技术形成的低碳绿色渔业种养殖系统已经成为当地渔业发展以及节能、减排、降耗节水的典范。

4. 有关黄河文化的论文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5. 对黄河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论文

1.高度重视黄河源头治理,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要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首先要恢复黄河流域的植被,然后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资源,做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采取的途径是造林种草,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同时结合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以减少入河的泥沙。

2. 调整流域内的农业结构,减少用水量 在流域内大力培育推广耐旱作物,并科学种田,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像管灌、喷灌、滴灌、渗灌等国际上一致公认的节水灌溉新技术,使灌溉用水量减少。

3.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引长江水进入黄河是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紧张状况的重要措施。

4.构建完善的水功能区管理体系。统一规划、协调开发黄河水资源 统一管理、统筹编制黄河水资源利用与调度方案,兼顾各地情况,充分发挥大型水利工程枢纽作用,拦蓄洪水调节径流。

5.加强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工业节水的重要手段,努力搞好污染水体的净化处理工作,尽可能地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

6.加大宣传黄河文化,弘扬黄河精神。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黄河文化与人类社会活动息息相关,进一步加深对黄河文化价值认识,注重黄河文化圈的培养与维护,营造学习黄河精神的良好环境。让人们认识到黄河是一种精神资源,一种精神依归。让人们有意识地保护黄河资源。

6. 打造旅游影响力的黄河

山坡上,一片片花海白里透红,漫山的果树生机勃勃,花朵在枝头轻歌曼舞,婀娜多姿。随着五彩缤纷的气球缓缓升空,磐石市宝山乡红果花开主题文化节拉开帷幕。络绎不绝的游客欣赏着苹果花的娇艳与美丽,了解着宝山乡的自然风貌、人文情怀和产业发展理念。

乡村旅游火爆,振兴发展正酣。此次宝山乡主题文化节的圆满举行,仅仅是磐石市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磐石市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07个,发展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4条,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乡村旅游经济收入达6000余万元。

磐石市开发出了别具特色的“洞、山、林、水”景观,莲花山,春养生、夏避暑、秋赏叶、冬滑雪,一年四季皆美景。官马溶洞被誉为磐石旅游第一景观。黄河水库,山环水绕,风光秀美。红石山观景栈道即将建成。西大地红叶谷,秋天游人如织。东林场老营沟,成为自驾游“天堂”。凭借这些自然资源,磐石市已申报3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家,入列2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8家。

磐石市乡村旅游产品逐步丰富。以红旗岭草莓、七间房林果、宝山乡红果为代表的乡村采摘游,以永丰村花海、西大地红叶、石咀镇荷花为依托的乡村观光游,以金雨湖垂钓、鹭鸶湖休憩、甲砬山探秘为引领的乡村休闲游,已成为乡村旅游的成熟产品。2020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西大地红叶谷接待游客7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超过700万元。今年“五一”以来,金宇湖游客数量接近2万人次,经济收入超过200万元。

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目前,磐石市投资7500万元建设总长度22.6公里的4条旅游专线已通车运行。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32座旅游厕所和11个旅游服务停车场投入使用。投资80万元建设的石虎沟旅游地标、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地标相继完成。域内增建国标旅游指示牌17块,改造磐石大街、振兴大街及辅路17条,打造文明购物步行街1条。

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游。磐石位列吉林省35个革命老区之首,红色遗迹遍布全域。为传承红色基因,磐石市重点打造了官马新村、石虎沟村等一批红色美丽村落,加快建设了“一中心两基地”、漫红岭红色旅游经济示范带等一批红色旅游项目,开发了“一条抗联路,百年颂党恩”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5月份至今,磐石市各红色点位累计接待红色培训研学旅游团154个,游客44200人次,红色旅游经济收入1000万元。

磐石市走出了“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村民变股民、农房变客房”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2020年,磐石市开始打造漫红岭红色旅游经济示范带,打通取柴河至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专线,食用菌基地—淘宝村—知青城—西大地红叶谷—官马溶洞—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点)和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实现集群发展,有力带动沿线村屯农户共同致富。石咀镇永丰村整村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即将建成磐石独有的集农产品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农家乐餐饮住宿耕作体验、农家文化品鉴游湖垂钓赏花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7. 长江和黄河的旅游价值

长江在我国有重大的经济利用价值,建国以来,全流域兴建了数万座大中小型水库,较大水电站有龚嘴、乌江渡、丹江口、柘溪、,不仅兴建了葛洲坝工程,还兴建了荆江分洪、汉江分洪及洞庭湖、鄱阳湖、洪湖等许多分洪、蓄洪工程。长江还有“黄金水道”之称,从宜宾到上海终年可通航,1000吨级轮船可到重庆,3000吨级可到武汉,南京以下可通航万吨级轮船。

总的来说长江三大价值1.长江是中国主要的运输河流,客货运输密集,将内陆和沿海的港口与其他主要城市连成一个运输网;2.水力发电;3.丰富的渔业资源。

8. 黄河流域的旅游资源

  充满活力的上游河段--这一河段号称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其中从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川峡相间,河床比降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规划利用落差超过1200米,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占全河的近50%。平均年发电量近600亿千瓦时。  温柔缠绵的宁蒙河段--黄河在这里平静地流淌,灌溉着两岸的农田,造福当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宁夏银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物产丰富,名贵中药枸杞和银川大米品质优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称。(枸杞照片)内蒙古河套平原十分干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这里“无水是荒漠,有水成绿洲”。黄河水给这里的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勇往直前的中游河段--陕晋峡谷,黄河在这里劈开万仞山,势如破竹,形成了黄河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河段。在这一河段有以下两个著名的地方:  壶口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龙门--流传“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源于此。这里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付出艰苦努力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也激励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这里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  三门峡市地处黄河中游、河南省西部,是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下游平原的交汇处,是黄河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六十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刀耕火种、繁衍生息。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传承使这里成为黄河风光、黄河文化最集中、最具特色的展现地。三门峡的旅游资源特点可以说是“以黄河为主线贯穿起来的充满野趣和史诗般  辉煌的黄河生态与古文化游”。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首先在三门峡渑池县的仰韶村发现。大禹治水、斧劈三门,古代传说中大禹留下的镇河石柱——中流砥柱至今仍巍然屹立在三门峡大坝下游的黄河峡谷之中,被誉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曾在这里铸鼎祭天,奠定政权。函谷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雄关要塞之一,老子西入函谷关时,在这里写下哲学名著《道德经》,太初圣宫由此成为道家之源;函谷关也因名人、名关、名著而饮誉海内外。位于市区北部的虢国遗址博物馆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西周大型帮国墓葬群。  三门峡的名山秀丽比比皆是。清水黄河、船行柳梢、天鹅戏水是黄河旅游的三大自然奇观;大黄河漂流神奇浪漫,尽现中流击水、征服自然的无穷魅力;甘山国家森林公园丹枫流霞、蝴蝶飞舞;亚武山风景名胜区秀峰林立、清溪潺潺;玉皇尖省级森林公园松柏长青,珍禽异兽众多;熊耳山状似熊耳、景象万千;韶山层岭叠翠、风光无限;黄河小浪底南村旅游区水面宽阔,黛眉云雨、古柏参天;鼎湖湾烟波浩荡、芦花飞扬,野鸭、天鹅啾啾而鸣。

9. 黄河旅游鉴赏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 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一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 信念。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以他不可遏制的创作热情,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完成厂这部巨作的初稿。同年5月,《黄河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毛主席都跳了起来,很感动地说了几声‘好’。”(洗里海日记)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后,是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手法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

《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一有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气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涛中结束。

10.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对旅游业的意义

1、供给优质产品

促进国内大循环

镜头:当跨越千年的黄鹤楼遇上现代科技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夜色中点亮的黄鹤楼脚下,大鼓、二胡、琵琶奏响勇士曲,5D技术呈现出的飞鸟、锦鲤、龙门一一精彩亮相,带来穿越时空的音画对话,为武汉传统文旅地标增添了新符号。几个月来,光影演出《夜上黄鹤楼》一跃成为武汉新的热门旅游打卡项目,为夜间旅游市场打开新窗口。

与此同时,武汉用文旅消费券提振消费信心,经济复苏成效显著。武汉也因此成为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布的第一批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之一,为全国的文化消费作示范。从“消费券”到“购物节”,各地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特色发展,探索“新招”,积极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和水平。

文化消费与普通商品消费最大的区别是直指精神和心灵,剧场演出、博物馆、视觉艺术、音乐、电影、节庆活动、体育休闲和旅游等,都直接反映居民幸福体验和生活质量。“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就是要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在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系主任邵明华看来,强调用市场去配置资源,能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通过文化精品的消费,最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红色文化的继承弘扬、创新文化的激情迸发。

2、上云用数赋智

顺应数字化大趋势

镜头:辞旧迎新,B站的2021跨年晚会成为一个“破圈”的文化现象,一年前首次直播的人气峰值就接近1亿,今年人气峰值高达2.5亿,“人气爆棚”。最让人惊艳的是,今年的舞台上,昆曲、秦腔、评剧、川剧、河北梆子、京剧等传统元素与当代舞美艺术融合,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展现“Z世代”数字文娱的创造力。

新生代在互联网大潮中乘风破浪,传统文化机构也随机应变,纷纷上云、用数、赋智,加大新媒体、年轻化传播。在疫情冲击下,线上演出成了传统演出行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从最初筛选“库存”影音资料播放到主动推出全新作品,线上演出逐步转型,成为艺术机构逆势而上的全新突破点。疫情期间,中山公园音乐堂首先在微信上推出了86期“线上音乐会”,还把延续多年的暑期艺术品牌“打开艺术之门”也搬至云端;国家大剧院的线上直播成为常态,“4K+5G”的技术提升,使古典音乐、原创舞剧都可在“空中剧场”欣赏,扩大了传播的广度,让艺术与观众隔空相伴。

疫情加速了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倒逼传统文化产业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云展览、云演出、云论坛层出不穷;出版社变身为数据库;读者画像更精准,数据营销锁定消费者。随着文化和科技融合成为大趋势,丰富的文化资源构成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支撑,科技进步也推动着文化形态和内容更新。为此,“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未来已来,内容海量、技术迭代、体验震撼,互联网深刻改变着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提升效率的同时,重构了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晓明认为,全球文化市场的“最大变数”是文化价值链深度重组,由单一的“管道模式”变为多样的“网络模式”,发展的压力变成转型的动力,求变求新的改革发展动能不断积聚;全新的数字生态中,是截然不同的算法、玩法和活法。适者生存,唯有开放思想,广泛合作,才能开创共赢之路,放大文化影响力。

3、文化同根同源

融入区域大发展

镜头:“到2025年,人文湾区与休闲湾区建设初见成效;到2035年,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2020年岁末,文化和旅游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11个专栏36个项目,统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明确了塑造湾区人文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优化旅游市场供给等几方面任务,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七大区域发展战略中,无形的“文化”举足轻重:文化同根同源,增强区域合作的凝聚力;文化培根铸魂,找到共同发展的向心力;文化赋能助推,放大区域协同的竞争力。

“长三角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文化市场要素健全、市场创新机制活跃为特点的长三角模式。”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顾江分析,上海文化金融发达,文化商贸以及高科技赋能文化业突出;浙江民营文化企业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特色小镇,互联网和文化产业结合方面非常突出;江苏的旅游业发达,历史文化名城繁多;安徽乡村旅游特色鲜明。三省一市既有共性,又有每个地方的独到之处,互补性强,携手共同做大文化市场。

从文化产业内部来说,要“独善其身”,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从文化产业外部来说,要“兼济天下”,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长城内外、运河两岸、长征沿线,文化精髓彰显,2021年将稳步推进长城、运河和长征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区域广泛、主题鲜明,国家文化公园不仅将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创造了实践基地。

4、文化点石成金

振兴乡村大产业

镜头: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松桃苗绣的代表性传承人石丽平,靠“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培养了近1万多名绣娘,带动了28个乡镇的3800名妇女就地就近就业,实现了“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由于带贫效果突出,石丽平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目前,在国家级贫困县已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近1000家,这些工坊为当地的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也成为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乡村旅游业日益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发展乡村旅游扶贫需要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积极打造特色品牌。”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单钢新介绍,文旅部会同国家发改委推出了全国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将培育一批优质的乡村旅游品牌,还推出了全国300条各具特色的能让大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带贫富民效应凸显。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专门提到“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2021年乡村旅游将继续发力,融合一二三产业,助推乡村振兴。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乡村旅游也在持续升级:第一阶段是看田和吃饭的“农家乐”,第二阶段是游玩和放松的“乡村休闲”,第三阶段是民宿和体验的“乡村度假”,第四阶段是居住和生活的“乡村旅居”,吸引更多年轻人、艺术家走进乡村,让乡村更有活力。

文化点石成金,赋能乡村振兴。融入现代传播,直播带货、短视频记录让农村乡野生活跃然屏上,人们可以隔屏欣赏田园风光,可一键下单采购农副产品,城乡的距离如此接近。文化IP融入村味、村品、村艺、村趣,创意点燃乡村,游客既可以感受田园风光,又可以体味未曾远去的“乡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乡村既成为城里人诗意的“栖息地”,又成为农民致富的“聚宝盆”。

5、讲好中国故事

服务文化强国大战略

镜头:千年瓷都景德镇依旧是全世界陶艺家的“圣地”,每年来到景德镇的外国艺术家超过5000人。这些“洋景漂”在疫情期间依然情牵景德镇,虽然不能来到中国,有的通过视频参与线上教学和设计;有的在云上下单,让国内人才帮助进行产品研发和销售;有的还入驻线上陶溪川·景德镇国际工作室,通过直播讲座和线上艺术品商城等,拓展展示交流创作的新空间。

“洋景漂”因为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而情牵景德镇,自发对中国文化产生向往;而景德镇的吸引力不仅在于陶瓷本身,更在于基于手工制瓷业衍生出的独特中式生活方式。文化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凝聚了全世界喜欢陶瓷的艺术家。

“十四五”规划《建议》要求,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中国不缺好故事,但缺少会讲故事的人才和方法。特别要以外国人能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认为,这样的国际文化传播,不仅是向国际社会展示民族文化,而且是在国家形象、对外开放、贸易投资、经济效益、文化安全、寻求共识等方面寻求突破,在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凸显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基因与价值理念,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年已经开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放大产业新格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大步向建设“文化强国”进发。

标签: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我国国家通讯社行不行啊细狗新年贺词祝福语2023年祝福语新年新年贺词新年贺词祝福语居家抗病毒小药箱除夕高速免费吗2022年除夕高速免费吗春联春联句子大全春联句子大全七字年夜饭十二道菜年夜饭十二道菜单年夜饭吃什么年夜饭吃什么菜吃年夜饭的寓意年夜饭黑芝麻菊花茶晒菊花茶腌腊肉送妈妈生日礼物汉白玉送闺蜜水钻送女人礼物爸爸生日送礼物送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