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6 09:03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件精神,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委员会
国家文物局 国务院扶贫办
1.旅游扶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不仅能够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厕所革命、道路建设、农田改造等,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并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2.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发展全域旅游,是解决旅游供给侧不足的有力抓手。有利于统筹出台乡村旅游的农村用地政策;有利于创新金融产品,盘活旅游资产;有利于按旅游人口需求创新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和建设规划。有利于统筹域内各类资源,进行高效配置。
3.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全民广泛参与就业、创业的民生产业,成为综合性的现代产业,对相关产业贡献大幅提升。但旅游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管理体制、行业队伍水平、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收入结构、旅游投资和经营环境等,落后于当今社会发展需求,这些问题,大都需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去解决。
4.顺应全民旅游,自助游,自驾游趋势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旅游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出游方式上,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一个区域的旅游质量、口碑,不单单取决于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服务质量,而是由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决定的。推进全域旅游,整体优化旅游的全过程,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才能将旅游业发展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带动所有经济共同发展,缓和贫富差距大的问题
国家正在鼓励私营企业在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发展乡村旅游需要了解乡村环境、人口、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我们如何让农村人民参与进来,改善他们的社会经济状况。为了制定乡村旅游的战略营销计划,我们必须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愿望,以及如何将其与我们的乡村基础设施相匹配。乡村旅游可以为乡村和城市社区带来双赢的局面。独立后,印度政府把重点放在农业、工业、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的发展上。旅游业从来没有被视为一个潜在的行业,它是在自己的空间里发展起来的。
虽然旅游业在过去的十年里开始受到一些关注,但是乡村旅游从来没有得到任何优先考虑。全球旅游业是仅次于石油工业的第二大创收产业。有必要区分不同类型的游客来了解和分析他们的旅游目的。吸引国内外游客有不同的方法,我们需要了解吸引和留住游客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乡村旅游,尤其是外国游客,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但由于没有采取任何系统的方法来吸引外国游客,因此乡村旅游尚未发展起来。
乡村旅游将使不同文化、信仰、语言和生活方式的人们走到一起,提供更广阔的人生观。它不仅可以为人民创造就业机会,而且可以发展社会、文化和教育价值。(大众点评搜索:北京市尚和律师事务所)(或私聊我,解决法律问题)
以下题目请参考:
论贵州农村的贫困与反贫困问题
贵州农村脱贫人口的分布变化及其帮扶政策启示
贵州农村脱贫人口分布特点与扶贫对策
贵州省农村巩固脱贫成果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贵州农村脱贫监测研究
贵州城市脱贫演变趋势分析
贵州农村地区收入的代际转移程度及原因研究
开发乡村旅游要因地制宜,有风景名胜的重点打造风景名胜,有民俗文化的重点打造民俗文化,有古村落老传统的要保持,有乡村美食特产的要保质保量,不要千篇一律搞统一标准的美丽乡村,让人走到每个村庄都似曾相识。我曾在我老家的一个美丽乡村投票公众号里留言:“美丽乡村不能制定统一标准,道路百分百硬化的要求就不适合,古老的石板路覆盖了厚厚的水泥,古朴的美没有了,悠久的历史也掩埋了”。这段留言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现代人看腻了钢筋水泥,你让原本充满乡土气息的农村也硬生生的变了味,我就在搞山村旅游项目,很多被水泥钢筋等现代化建材修建的道路房屋我们又重新按照古老的方式恢复回去。打造好村庄的卖点以后就是如何吸引客流,要熟练运用现代网络媒体,比如今日头条,抖音等热门平台,要学会讲故事讲有创意的故事吸粉然后转化为客户。
乡村景观规划是关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由于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河南省现代农业设计有限公司专家道: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较快,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也丰富多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来看,乡村旅游还是一个新事物,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很多设计院经验不足,规划设计时容易出现景观功能欠完善、形象品质不高、生态环境破坏或同质性等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产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意见》,推动审计等部门对我市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监督发现问题的整改,强化产业扶贫带贫减贫机制和风险防范,发挥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更加有效、可持续的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突出脱贫硬任务,统筹产业扶贫资金投入
1、产业扶贫资金是指专项用于直接促进扶贫开发对象发展生产和增收脱贫的资金,包括各级财政安排的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定点扶贫单位自筹专项资金和社会扶贫定向帮扶资金。
2、省级财政产业扶贫资金已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各地要按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工作要求,科学谋划,安排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产业扶贫资金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将脱贫攻坚作为涉农资金投入的重点领域优先保障,确保扶贫资金投入与脱贫攻坚任务相匹配,特别是要优先用于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的产业发展。
二、突出增强“造血”功能,严格产业扶贫资金投向
1、各地要综合考虑本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持等因素,重点围绕培育和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扶贫开发对象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等,因户因村施策、因地制宜优化产业扶贫资金使用。产业扶贫资金可以用于扶持扶贫开发对象实施增收项目,也可以由县、镇、村统筹实施增收项目。
2、产业扶贫资金要优先支持以下直接促进扶贫开发对象发展生产增收的项目:
(1)支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和乡村旅游业;
(2)支持培育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及“扶贫车间”“扶贫作坊”;
(3)支持农业设施建设,包括生产和加工用房(单层,含大棚)、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
(4)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设备设施、冷库储藏和流通设施、信息化管理、优良品种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设施设备配套建设;
(5)可用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扶贫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种植养殖生产基地核心区土地流转的租金;
(6)可用于农业主导产业产品品牌宣传和联结扶贫开发对象的特色地方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加工工艺研发及系列产品开发、物流电商平台建设;
(7)可用于涉及吸纳贫困户务工、参股、带动增收效果好的扶贫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种植养殖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经营主体发展生产贷款贴息和担保风险补偿金;
(8)可用于根据省级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提取的扶贫工作必需的管理费用;
(9)其他符合产业扶贫规定要求的用途。
3、产业扶贫资金(含投入的资产收益项目资金)不得用于以下支出:
(1)弥补财政预算缺口和各类工作经费支出;
(2)偿还债务;
(3)民间借贷;
(4)弥补企业亏损;
(5)发放企业人员工资、奖金、津贴;
(6)购置消费类交通工具及通讯工具(扶贫开发对象增收工具除外);
(7)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
(8)与扶贫无关的其他支出。
三、突出贫困户稳定增收,优化产业扶贫结构
1、压减县一级产业扶贫资金统筹使用比例,加大镇村资金投入。对用于建立资产收益扶持机制的资金占本地区产业扶贫资金总额超过50%的县(市、区),新增投入资金(包括到期和整改收回的资金,下同)不再以资产收益扶贫方式投入,要调整用于直接支持扶贫开发对象发展生产,重点支持发展依托农业农村资源、能辐射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
2、各地要精准选择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持续性的扶贫产业,优先安排治理结构完善、财务管理健全、经营和财务状况良好且诚信守约的企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使用产业扶贫资金的实施主体,压减与扶贫相关度不大、贫困户参与性不高的产业项目投入。
四、突出风险防控,加强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监管
1、产业扶贫资金原则上不准投入主要生产经营区域在南平市以外的实施主体,严禁投入亏损企业。
2、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实施主体前,必须按程序签订股权合同(协议)或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其中,签订的合同(协议),至少应包括产业扶贫资金的具体用途、各方持股比例、权利义务、收益分配、资产处置、退出机制、违约赔偿等。与实施主体签订的收益分配方案,要切实保障村集体和贫困户在项目持续期内获得稳定合理回报,确保贫困户不承担项目经营风险。
3、县级要建立健全扶贫产业项目收益分配机制。脱贫攻坚期间,扶贫开发对象实施增收项目的产权和收益权归扶贫开发对象所有;统筹实施增收项目的产权归统筹资金主体,收益权归扶贫开发对象。统筹实施增收项目有定点帮扶单位自筹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的,由统筹资金主体与定点帮扶单位、社会帮扶单位商定收益分配方式,大部分收益应直接分配给扶贫开发对象,少部分收益可用于其他公益事业建设。
4、县级要建立完善产业扶贫项目跟踪监测常态化机制,着重于实施主体的经营及风险抵御能力、商业信誉及资产状况等。当实施主体出现严重经营困难、经营利润连续大幅下降或持续亏损、拖欠贫困户应享有的收益等情况时,要督促实施主体利用自有资金购买贫困户、农户和村集体的收益权或股份。对风险较大的项目及时清理退出,对支出进度较低、存量资金较大且存在风险的资金实施收回、撤销、压减、调整等措施,确保扶贫资产资金安全。
5、建立健全产业扶贫风险防控机制。鼓励各地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引入第三方担保机制,探索设立产业扶贫风险担保基金,对不可抗力造成贫困户无收入或收入严重受损的进行补贴。
五、突出巩固脱贫成果,持续发挥扶贫资产作用
1、来源于各级财政、帮扶单位自筹、社会定向捐赠资金形成的资产和收益属于扶贫资产范畴,要管好用好,持续发挥效益,防止资产闲置、损失,严禁挤占挪用。县级政府要建立完善扶贫资产登记、产权归属、运营管护、收益使用分配和资产处置等相关管理制度,明确管护方式,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长期发挥效益。
2、引导扶贫资产及收益有效转化为防止贫困发生和加快乡村产业振兴的资源。除已量化到贫困户个人的股权外,村级统筹投入形成的产业扶贫资产,项目收益和本金退出后,可用于后续扶贫项目、解决其他民生问题以及农村公益事业等。县镇级统筹投入形成的产业扶贫资产,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进行管护,资产收益要重点用于促进本地区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帮扶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六、突出压实资金管理主体责任,强化监督问责
1、进一步强化产业扶贫工作责任制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落实产业扶贫资金管理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优化本地区脱贫攻坚项目库,加快产业扶贫资金拨付使用,使产业项目与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对接。使用管理产业扶贫资金的镇村要承担直接责任。
2、鼓励基层探索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资金使用管理模式。同时,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履行主体责任不认真、执行政策不到位、问题突出的部门和地方责任人,要及时整改到位。对于扶贫项目资金分配安排、审核审批、验收发放等过程中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行为,应严肃查处。对产业扶贫资金、扶贫资产闲置2年以上和巡视、巡察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不彻底、不到位、反复出现问题的,视情节轻重予以问责。
南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9月4日
旅游资源开发不完善的原因是前期调研不够详细和规划制定不够认真。
旅游促进扶贫的方式有:
1. 农家乐扶贫模式,根据近几年的旅游旺期来看,农家乐前景好。
2. 旅游景区+贫困村的扶贫模式,通过旅游景区本身的资源和市场优势来带动周围贫困村的发展。
3. 古村古镇旅游开发扶贫模式
我国农村地区古村古镇较多,而且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风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遗迹,作为旅游资源来进行开发。
一、高端品质游走向大众
当下,我国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民消费为基础的大众旅游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占据主体,而小康旅游正在快速兴起,二者将统一在高品质旅游当中。
可以看到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进入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过渡的新阶段。这为文旅发展拓展了空间,也对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即产品多元化、消费场景化、产业数字化、服务品质化、秩序规范化。因此,在新形势下,旅游企业应服务国家大局、强化文化引领、加强先进科技应用、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着力发展高品质旅游。
二、红色旅游迎来高潮
据文旅部统计,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全国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在11%以上的市场份额,红色旅游的规模和热度不断攀升。而2021年适逢建党100周年,红色旅游必将迎来新一轮高潮。
事实上,近两年很多红色旅游景区进行了深度开发,通过融合化、创新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将革命历史运用声音、动画、数字互动等科技手段还原,使红色旅游由静态向动态转型,使红色旅游产品从“单向输出”向“寓教于乐”转变,使游客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创造出《延安延安》等红色演艺精品、井冈山AVR红色体验馆等场景体验。红色旅游景点被打造成精品景区的同时,红色旅游的概念也日渐深入人心,游客群体开始出现年轻化、家庭化的发展趋势。
三、乡村旅游持续升温
在近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后疫情时代,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的乡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吸引力。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数将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
乡村旅游正迎来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从宏观政策角度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开,意味着大量政策资金会投放到乡村,用以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乡村旅游产业环境会快速而普遍地提高。从消费群体角度来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城市居民群体的基数正在迅速扩大,乡村旅游潜在需求持续增长。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乡村旅游正不断推出自然观光、亲子陪伴、健康养生等类型服务项目,提升乡村民宿品质,开发乡村美食、夜间游览、主题研学等产品。
四、“近处的风景”惹人眼
受疫情的影响,很多人对长途出游仍有顾虑,而且长假期间大多数中小学校仍然对学生的出行进行限制约束,也就导致了很多家庭不能远游,这就使得人们有时间对短途周边游和本地游进行深度挖掘,“重新发现周边和家门口的美景”就成为了一种新趋势。
随着近年来休闲旅游的不断发展,周边游模式已获得了足够的市场认同与推崇,持续数年的高速增长需求所带来的软硬件设施以及服务的完善化,让这一模式已经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而本地游的深挖,又能让本地居民更好地体验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短途周边游和本地游将是后疫情时代,市场最直接也是最好的选择。
五、小众目的地成“新宠”
后疫情时代,那些曾经被游客忽略的、小众的隐秘目的地,正在被更多人挖掘出来。它们在自然风光、文化内涵或者深度体验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没有传统景区的人挤人,因而其旅游体验自然更好。
尤其是当游遍全球、旅行经验丰富的游客们回归“国内游”时,他们更期待发现那些不曾出现在主流视野中的目的地,这些“小众”中蕴含的隐秘、新鲜、深度的体验恰恰可以为这群游客带来灵感,成为大家实现疫后“旅行自由”的重要选择。
六、体验型产品备受追捧
疫情之下,安全出行成为游客考虑的重要因素。一家一团、三五好友的小团甚至两人成团的小团游,因为具备更安全、私密、自由等特点,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趋势。携程数据显示,元旦私家团选择率占跟团总人数的比例,从去年的10%提升到30%,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安全游“买单”。
与此同时,游客们对目的地的新玩法和游玩深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满足于只是“打卡”和蜻蜓点水的体验,因此更加个性化和私密化的定制游、深度游等体验型旅游产品必将受到更多认可和追捧。与传统跟团游相比,选择这类产品的游客可以完全自主选择旅游的时间、线路、内容、出游方式、出游伙伴、旅游服务方式、服务商以及支付方式等,呈现出主题化、小众化、深度化、随意化、碎片化、可调化的消费特征。
七、智慧旅游花式升级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让旅游目的地从线下走上云端;直播催生的“云旅游”和“网红带货”成为文旅企业抢滩的“新蓝海”;互动性、沉浸式、立体化的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当代艺术的融合,又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体系;免接触服务、“一机游”平台模式正加速推动智慧景区的建设。
新的一年,科技正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持续赋能旅业,为游客带来更多耳目一新的体验。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变得成熟,我们有理由期待,旅游行业将变得越来越智慧,智慧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市场上的主力军,为传统旅游行业融入更多的智慧。
八、预约旅游快速降临
以前人们去景点玩是“说走就走”的即兴游,在如今疫情防控的常态背景下,“景区门票预约制”成为了文明出游的新趋势。近日,国家有关文件强调指出,国有旅游景区应于2021年底前全部提供在线预约预订服务。可以预见的是,中国旅游预约时代正快速降临。
事实上,旅游预约制在国外的落地已相当成熟,而疫情只是催化了国内的这一过程。对景区和游客来说,常态化的预约制是一种双赢:在保护景区文物和自然资源的同时,让游客获得更安全、更有尊严的游览体验,得到更好的精神享受。2021年,有形的景区门闸和无形的预约渠道争夺战进一步激化,将拉动博物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同步实现在线预约服务,预约旅游成为人们旅游消费的新形式。
九、综合营销成引流法宝
2020年,从携程BOSS直播带货到“甜野男孩”丁真走红,从《隐秘的角落》带火湛江文旅到《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等综艺营销,文旅行业各显身手,借助直播、短视频、影视综艺节目等营销载体,与文化媒介跨界融合,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旅游营销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