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提出世界遗产的概念

时间:2022-10-26 08:49

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1968年罗马俱乐部的诞生,该俱乐部由麻省理工学院梅多斯等人于1972年完成了《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因境的报告》,此后一系列高质量的以宇宙万物为友、人间哀乐为怀、关心人类命运的学术报告相继问世,他们对人类命运的极度关怀鼓舞着其他人思考世界各种长期问题,这些可以说是《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大背景。[1]保护世界遗产工程启动的直接动因是20世纪60年代,埃及在尼罗河上游修建阿斯旺水坝,水坝建成,世界闻名的两座千年神庙便不复存在,人类用神庙来换水利效益,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永久的遗憾。而那些被两次世界大战、地区争端和内乱战火毁灭的古迹,那现被大型工程、城市化进程、房地产和旅游开发所拆除的名胜,更是从反面促进这一保护人类遗产的巨大动力。[2]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公约主要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措施等条款。公约规定了各缔约国可自行确定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其遗产清单,由世界遗产大会审核和批准。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点,都由其所在国家依法严格予以保护。《公约》的管理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76年成立,同时建立《世界遗产名录》,并设立了“世界遗产基金”。《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目前加入缔约国最多的国际公约之一。自1975年公约正式生效后,在全球范围内,迄今共有180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为缔约成员。中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截至2005年7月,全世界共有812处世界遗产,分布在137个国家。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迄今已有31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物质类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区、名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最近几年,极易流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空前重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研究员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于2006年10月出版,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学术成果。《概论》一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价值、分类、保护的意义和理念都做出了明确的论述,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民族性、地域性,使读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概论》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人类行为活动的范畴,有的需要借助于行动才能展示出来,有的需要通过某种高超、精湛的技艺才能被创造和传承下来。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之点。传承性、流变性等特点也是由此产生出来的。《概论》对这些特点的充分论述就可以消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许多误解,在保护上也就可以找到正确的方法。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也由于世界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巨大市场,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保护日益受到关注。2005年12月,我国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专门成立了由15个部委部门组成的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刘红婴、王健民著《世界遗产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出版)是国内第一本有关世界遗产的系统研究专著,它采用全新的架构,对世界遗产的由来,类别、申报、管理、保护及旅游等与世界遗产关联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及细致梳理,书中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如遗产保护、遗产申报、波濒危遗产、生物多样化等,都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

下载地址:

标签: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我国国家通讯社行不行啊细狗新年贺词祝福语2023年祝福语新年新年贺词新年贺词祝福语居家抗病毒小药箱除夕高速免费吗2022年除夕高速免费吗春联春联句子大全春联句子大全七字年夜饭十二道菜年夜饭十二道菜单年夜饭吃什么年夜饭吃什么菜吃年夜饭的寓意年夜饭黑芝麻菊花茶晒菊花茶腌腊肉送妈妈生日礼物汉白玉送闺蜜水钻送女人礼物爸爸生日送礼物送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