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6 08:36
云南省楚雄群众艺术馆云南省楚雄州群众艺术馆始建于1962年10月,原名楚雄州文化馆,1982年4月改名为群众艺术馆。现实有职工17人,其中副高职3人,中职7人,助理馆员4人,管理员3人。现任馆长朱照琨,中国戏剧家协作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二级作曲,主要从事彝族音乐研究和彝剧音乐写作。现任书记何少春,副研究馆员,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州音乐家协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彝族音乐的写作与研究。现任副馆长杨锐森,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彝族舞蹈的创作和少儿舞蹈的创作研究。州群艺馆内设馆办、调研室、文艺辅导部、美术摄影工作室、马樱花编辑部。楚雄州群众艺术馆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进行思想宣传教育、组织指导、辅导群众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而设立的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和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是基层文化活动的载体,是弘扬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是楚雄州群众文化工作的龙头,是楚雄城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场地。通过开展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体现社会文化工作娱乐审美、宣传教育、文化承传、繁荣艺术创作的社会功能。主要活动1、群众文化辅导:文艺辅导工作是群众艺术馆的主要工作,辅导内容包括戏剧、戏曲、小品、曲艺的创作和表演、舞蹈、美术、摄影、书画创作及教学培训。少儿艺术团的节目生产及教学,老年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和组织,开展社区科普文化宣传及教育,农村业余文艺队的表演业务辅导,县市文化馆举办各类文艺骨干培训班的专业指导辅导工作。2、群众文艺创作组织文艺创作,参加两年一届省文化厅举办的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每年一届的全国“群星奖”比赛。为全州每两年举办的州级文艺调演,进行剧节目创作和辅导。并组织作品参加每四年一届的美术、摄影、书法类全国“群星奖”比赛及云南省“彩云奖”比赛。3、举办各类艺术展览群众艺术馆每年举办美术、摄影、书画、民族民间工艺品和当地历史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展览2次。4、举办各种类型大型文化活动群众艺术馆每年举办有一定艺术水平,一定规模档次,在当地具有示范作用的大型文化活动5―6次。5、开展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群众艺术馆在本地区开展民族民间文化的理论研究及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工作。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品的收集整理、保护工作,建立艺术档案,将所有收集到的影像音响图片、文字资料保存下来,开展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6、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工作群众艺术馆定期对全州所有农村文化站在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农村基层文化站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辅导农村文化站开展农村文化工作,定期检查督促农村文化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活动的情况,促进乡镇文化站的巩固发展。7、馆办刊物群众艺术馆每年自办一至两期群众文化刊物《马樱花》,通过刊物联系作者和读者,联系各基层文化站,促进农村文学艺术创作的开展。8、文化经营活动群众艺术馆积极开展文化产业,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进行各项文化经营活动,以解决政府拨款经费的不足,通过以文补文增加对文化活动的投入,对外文化经营活动的收入全部用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以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增强自身的活力。群众文化活动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缩影,也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用活动来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是群艺馆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州群艺馆在组织活动时,通过不断实践,在艺术上努力创新,积极推进城镇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使我州的群众文化活动由单一的、小型的、小范围的活动,发展为多侧面的、多层次立体形的群众文化格局,从一般化向高水平发展。至2013年,已具备了可以独立完成大型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近几年州群艺馆成功地承办了参加省州演出的各种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其中《喜迎香港回归大型文艺晚会》、《纪念三中全会二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九九世博园民族艺术展演》,首届、第二、第三届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开幕文艺式演出、国际旅游节昆明大型巡游方队游演,三省八地区《中国彝族服饰展演》,彝族服饰展《七彩彝山》、禄丰县第三届、第四届恐龙文化节群众文化表演、《中国名模彝族服饰与赛装节》、建党八十周年《党旗颂》以及今年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云岭圣火》,都展示了我州群众文化的活动规模和艺术档次。所承办的这些大型群众文艺演出,都以恢宏的气势,绚丽的服饰,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深遂的民族文化内涵,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大型演出都充满了现代感、时代感和民族地方特色。充分展现了彝州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和民族的精神风貌,这些大型群众文艺演出得到省州领导、专家及观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扩大了彝州的对外宣传,促进彝州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州群艺馆始终把艺术创作作为全馆的重要工作,围绕我州的创作规划,组织创作的大批优秀节目参加了国家级、省级、楚雄地区的演出和赛事。九六年少儿舞蹈《彝山娃娃跳鸡乐》获国家文化部第六届“群星奖”优秀奖,九七年花灯小戏《三开井盖》获七届全国“群星奖”银奖,小彝剧《醉审》获优秀剧目奖。二OO一年彝剧《真假乡长》获十一届全国“群星奖”金奖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创作“孔雀奖”铜奖,彝族曲艺说唱《荞花养鸡》获全国“群星奖”优秀奖。歌曲《吹起芦笙跳起脚》获第二届全国少儿艺术“蒲公英”铜奖。在云南省第四届残疾人及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调演中,舞蹈《火火的歌》、彝族说唱《唱唱我们的人才库》分别获一等奖二等奖。《彝族民歌联唱》获评委会特别奖。在云南省文化厅组织的歌舞乐展演中,舞蹈《火红的马樱花》获“彩云奖”金奖,舞蹈《炽热的大三弦》获铜奖。2001年参加全省少儿舞蹈比赛的三个节目分别获金、银、铜奖。2002年在全省“好医生杯”少儿声乐比赛中荣获金奖、铜奖、表演奖各一枚。在全省“不让黄赌毒进我家”电视晚会上《哀牢禁毒人人夸》获省级二等奖。特别是彝剧《真假乡长》,被国家文化部调到北京,参加了庆祝十六大召开的祝贺演出,并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实现了彝剧首次以一个完整剧目进京演出的光荣历史使命。州群艺馆十分重视我州民族民间艺术的发掘整理工作。在研究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始终以突出彝州特色文化为重点开展艺术研究。专业人员通过深入生活和不断的艺术创作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撰写和发表了一批有一定质量的论文,其中《楚雄洞经音乐初探》、《彝剧音乐小议》、《彝剧音乐再议》、《十一届运动会“云岭圣火”工作纪实》、《浅谈双柏彝剧音乐》、《双柏民间歌曲的简介及分布》、《树立精品意识参加全国群星奖综述》、《姚安花灯曲调结构浅评》、《论摄影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感的统一》、《静态人物摄影的美学探索》、《彝族少儿舞蹈排练体会》等理论文章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并组织整理出版了一批民族文化书籍和刊物,其中有记载武定县抗震救灾的画册《彝山的脊梁》,苗族画家王建才个人作品画册《七彩苗岭》,记录我州民间美术艺人情况的《楚雄民间美术艺人资料本》等。从九七年开始,州群艺馆在省州文化部门、省州民委的领导下,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民族民间美术、歌舞乐民间艺人调查工作,在各县市共同努力和配合下,至2002年底,普查了400多位民间艺人,收集了151位民间艺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录音、摄像、拍照、文字和音乐资料整理。推荐给省上命名为省民间艺人有45人(高级舞蹈师一人,音乐师8人,艺术师1人,民间艺人35人)。由于我州上报资料完整,调查情况详实,调查工作面广量大,州群艺馆在98年、2002年两次被省文化厅、省民委评为省先进集体。农村文化是群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州群艺馆一直努力加强对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辅导。通过对全州县级10个文化馆、128个农村文化站的深入调查,基本查清了各文化馆站的基础设施情况和人员组成情况,为提高文化站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基本业务能力,举办全州文化站在职干部培训班,先后培训了在职干部176人,并建立了五个少儿艺术基地,举办少儿美术舞蹈培训班24期,培训少儿艺术人才达2100多人次。通过馆办刊物《马樱花》杂志,扶持农村业余作者,农民作者昝方才创作的花灯小戏《三开井盖》参加了全国“群星奖”比赛荣获银奖。通过对农村文化的指导和辅导,繁荣了彝州业余文化创作,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农村业余文艺创作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