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风云起,颜氏家族赴国难:“琅琊”的

时间:2022-10-26 08:27

六年前的一部红遍大江南北的古装剧《琅琊榜》,让很多观众知道了欧阳修笔下“琅琊”这个地方。不过,此琅琊(安徽滁州琅琊区)非彼琅琊(山东临沂市),山东的“琅琊”那可是地如其名,不但风景优美,还盛产道德如“琅”(似珠的玉石)般洁白,才华如“琊”(似玉的骨头)般珍贵之人。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人杰地灵的小城。

山东临沂琅琊园内。摄影/xu19790114,来源/图虫创意

东夷之邦琅琊国

一谈到中华文明的源头,我们会不假思索地想到炎黄部落。炎帝和黄帝部落主要活动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山西、河北的黄河流域。而今天的山东地区,在当时活跃着东夷部落,在长江流域则生活着苗蛮部落。东夷部落、苗蛮部落与炎黄部落同为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明,免不了要产生交集的。

新石器时代华夏部落分布。来源/网络

东“夷”指来自东方的部落,不是后来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的贬称。东夷部落的势力从山东地区扩展到河南东部、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河北南部及辽东半岛等广大地区。苗蛮部落生活的范围也很广大,从河南南部到湖南地区都有分布,而早前脱离炎帝部落的蚩尤部落,在北进中原后的涿鹿之战中被炎黄部打败。随后,炎黄部继续东进,将东夷部也融合进去,逐渐形成华夏族的初始形态。

东夷人的部落也是按姓氏划分,为风、姜、嬴、姚。姜子牙的齐国和伯禽的鲁国,就分封在山东地区,进而形成了孔孟之道产生的土壤。

西周的分封。来源/网络

最早以“琅琊”命名的行政地名,并不在今天的临沂地区,而是青岛市黄岛区(原胶南县)境内的琅琊镇,越王勾践以这里的“琅琊山”之名设立琅琊县,之后又因这里争霸中原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港口条件,从会稽迁都到这里。

春秋时期的琅琊城。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战国末期,越国被楚国攻破,之后成为秦朝郡县。琅琊城被秦始皇设置为琅琊郡下属的琅琊县,接受秦朝两代皇帝的多次巡游。西汉初年,闽越国、瓯越国等小国重新复国,但琅琊郡的建置一直延续到西汉末年,治所从琅琊县迁到了东武(今山东诸城)。

汉代琅琊郡。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东汉光武帝刘秀鉴于琅琊古城被地震损坏,以莒县(今山东莒县城阳镇)为都城建立新的琅琊国,封自己的儿子刘京为琅琊王。汉章帝时期,刘京在政治旋涡中为保全自己的琅琊国,将国都莒县连同其他几个富庶之县让出,交换了东海郡的开阳县(今临沂市区)、临沂县(今沂南县),并以开阳为新国都,这是临沂正式成为 “琅琊”开端。

琅琊国在东汉末年被废除,在西晋时期重设,最后到宋武帝时彻底废除。“琅琊”之名一直沿用到隋唐,随后被沂州、临沂等名称取代。这也反映了临沂地区两千年来政治区划的变动频繁。

回顾历史,琅琊国继承了春秋百家的思想文化精华,历代琅琊王也秉承孝廉国策教化人心,将封国治理得有声有色。后来搅动天下的几个世家大族正是从东汉琅琊国发迹的。

诸葛氏出自山东琅琊。来源/94版《三国演义》截图

琅琊诸葛氏的始祖诸葛丰,在西汉元帝时担任司隶校尉和光禄大夫。其后裔诸葛珪担任泰山郡丞,诸葛玄担任豫章太守。东汉到三国是诸葛氏成为世家大族的发展期。

诸葛玄这一支“虎头蛇尾”,其长子诸葛瑾是东吴重臣,长孙诸葛恪成为权臣后,因政治斗争失败而导致家族诛灭;次子是大名鼎鼎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而诸葛瞻等后代却在蜀汉灭国之际全部罹难;幼子诸葛均跟随诸葛亮在蜀汉做官,其后代虽有史料记载姓名,但情况为何不得而知。

诸葛诞这一支则要幸运得多,虽然诸葛诞本人因掀起淮南三叛被司马昭所杀,但子孙得以保全,在晋代发展为可以与琅琊王氏媲美的大族。

图 /琅琊诸葛氏世系

琅琊颜氏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弟子颜回和更早的颜友,但颜回并不是琅琊人,是他的23代世孙颜盛将家族搬迁到琅琊国。颜盛在东汉末年担任过青徐二州的刺史,奠定了颜氏发展的基础。其曾孙颜含随晋元帝衣冠南渡,带着颜氏一门做了南朝二百年的官。梁陈之际,颜之仪和颜之推两兄弟回到北朝,颜之推一支在唐代声名显赫,为国家立下大功。

琅琊颜氏族谱(部分)。来源/网络

至于琅琊王氏,是琅琊名人最多、地位最高、最具权势和影响力的士族。它的始祖是西汉时期的王吉,其孙王遵被光武帝刘秀任命为太中大夫。王氏传到东汉末年,出现了两位载入史册的大孝子——王祥和王览,王祥为继母卧冰求鲤、王览为兄争饮毒酒。也正是在这样的家风传承下,王氏在魏晋时期渐居高位,成为显赫一时的世家大族。

琅琊王氏世系。来源/网络

除了这些世家大族外,临沂也出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儒学大家曾子,秦国大将蒙恬,“算圣”刘洪,甲午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左宝贵等,他们的存在,使得琅琊真正担得起人杰地灵的评价。

王与司马共天下

司马家能篡魏建晋,不是因为司马家的势力大,而是以司马家为代表的士族在当时的能量超越了皇家的权势。因此,司马炎在建立晋朝时,就是处在皇家与士族分享权力的状态。两晋时期,琅琊王氏是势力最大的士族之一,长期把持晋朝廷的国家大权,与司马氏的皇家势力形成了一种权力平衡的态势,因而当时人有云“王与马(司马),共天下”。

但是王家同曹魏时的司马家一样,只是当时世家大族的代表和缩影,并不能等同于全部士族,因而“王与马,共天下”在今天看来,指的是世家大族和皇室共同治理天下的政治格局。史学界有一个更贴切的词语——门阀政治。

东晋时期,势力最大的门阀除了琅琊王氏外,还有陈郡谢氏、高平郗氏、谯郡桓氏和颍川庾氏。

魏晋士族分布。来源/网络

晋武帝司马炎鉴于曹魏被西晋篡夺的先例,分封了几十个同姓王在全国各地,以防止其他士族仿效自家故事。琅琊国也因此重新设立,首任琅琊王为司马懿的九子司马伦。

然而,司马炎的尺度没有把握好,权力膨胀的司马各王在司马炎死后,掀起了“八王之乱”,导致中原空虚。汉化的匈奴人刘渊趁机起兵反叛,其建立的汉赵政权最终攻破洛阳和长安,先后俘虏晋怀帝和晋愍帝,灭亡了西晋政权。

琅琊王司马睿同王览的孙子、时任东海王司马越参军的王导交情深厚,王导成为司马睿的首席智囊,多次给他出谋划策。在北方八王之乱时,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建议,过长江到建邺城(今南京市),相当于另立了一个小朝廷。而王导的堂兄王敦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助推王导和王敦政治地位的是它们的族兄、西晋尚书令王衍,在晋武帝年间被奉为当时士族的代表。

大批北方士族南渡江东,而司马睿这个旁支宗室的影响力远远不如赵王司马伦、东海王司马越。是王导和王敦兄弟,以自己琅琊士族的号召力,吸引了大批南渡士族和江东士族汇聚在司马睿的小朝廷身边,帮助司马睿以晋王身份建立了东晋政权,并在次年正式称帝。

东晋元帝司马睿(276-323)

当时的东晋政权内忧外患。北有前赵、后赵这两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西部是掌控川蜀地区的成汉政权,自己应验了当年东吴末帝孙皓的话,成了东吴版的晋朝,内部还有众多士族矛盾和农民起义威胁。

王氏家族在此时算是一心一意辅佐东晋朝廷治理内政,北御强敌。

王导画像

司马睿很感激王导的贡献,将其视为自己的萧何,登基时一定要让王导坐在自己的御床上,共同接受百官朝贺。此后,王导先后受封骠骑大将军、司空、录尚书事等中枢要职,掌管东晋朝政。王敦成为大将军和荆州刺史,平定了南方一些叛乱而掌握东晋军权,以防备北方的后赵政权。王氏兄弟掌握政军大权,王氏家族与司马皇族和其他世家联姻,朝野上下一大半官员都是王家的“关系户”,“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正式形成。

司马睿在担任琅琊王时,对士族的态度很友好,琅琊士族的诸葛氏和颜氏也很拥护他,为东晋的建立和维持出了大力。诸葛恢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朝廷,深受器重,在担任中书令时政绩卓著,还曾受托孤之重。其兄诸葛颐曾担任琅琊王司马昱的国相,曾和王导讨论族姓的高低,王导说:“人家都说王、葛,不说葛、王。”诸葛恢说:“不说马驴,而说驴马,难道驴比马强吗?”诸葛氏虽然势力不及王氏,但是诸葛恢能够和王导戏论这样的话,也能够说明此时诸葛氏也是相当有实力的士族。而颜氏家族的颜含是同王导一起跟随司马睿过江的辅臣,先后担任过吴郡太守和侍中等要职,主张与王导不谋而合。颜氏在建康的颜家巷,诉说着颜家为东晋和南朝服务百年的故事。

然而好景不长,司马睿感到王氏家族在朝廷势力太大,开始重用自己的亲信刘隗等人,让他们出镇北部的合肥、淮阴等边镇,防范王敦的势力。而王敦也越来越嚣张跋扈,对皇帝不信任自己、疏远王导的行为产生愤怒,双方的矛盾逐渐激化。

王敦一度想直接兵进国都,但当时有北伐名将祖逖,不敢轻举妄动。公元321年,祖逖去世,东晋没有能制约王敦的大将。322年,王敦以诛杀奸臣刘隗、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反叛,而刘隗进言司马睿族诛王氏族人,司马睿没有听从。司马睿本想亲征王敦,却因士族大多站在王敦一边,拿王敦毫无办法。最终王敦攻入建康,杀掉了司马睿的一干亲信,刘隗则北逃后赵石勒处。司马睿只能看着王敦担任丞相架空自己,最后气死了自己。

王导出于家族利益的考虑,默认了王敦掌控朝政的行为,但当王敦表露出篡位的野心时,他坚决反对并与王敦努力划清界限。他深知如果继续和王敦合作,一旦失败王家将万劫不复,所以必须坚决站在皇帝身边。晋明帝司马绍即位后,王导和一些王氏官员开始与王敦作对,与朝中重臣温峤等人一起,辅佐皇帝平定王敦之乱。

东晋平王敦之乱示意图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典故。王导在王敦杀进建康之前,为了防止王氏族人被诛,每天带着二十多个子侄到台阁前向司马睿请罪。王导的好友、时任护军将军的周顗正要进宫,王导向他请求在司马睿面前替王家求情。周顗上奏司马睿阐明王导的忠诚,求得了司马睿对王导的谅解,可是在王导面前却故意说自己要诛杀叛贼,让王导对周顗产生误解和怨恨。待到王敦掌控朝政时,王导默许了王敦杀掉周顗的行为。待到王导看到周顗向司马睿求情的奏章,才明白自己闹了一个无可挽回的乌龙,哭泣自悔道:“我不杀伯仁(周顗字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王家虽然闹出了王敦之乱,但对东晋朝廷还是功大于过。王导尽力劝诫皇帝削减魏晋时期兴起的奢靡浮华之风,坚持做大晋忠臣和各大士族之间的润滑剂。

反观随后掌权的庾亮代表的外戚庾氏家族就明显不足了,北伐中原接连失地,直到桓温崛起,桓家成了新的掌控东晋大权的士族。

东晋后期,以谢安和谢玄为代表的谢氏家族,因打赢淝水之战和北伐战功,成为东晋和南朝时与王家并列显赫的士族。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对“王谢”两大家族地位的一种文学渲染。

书法卓绝气节甚

琅琊士族除了政治家,也出了三位最著名的书法家,即王羲之、王献之和颜真卿。

王羲之是王旷的儿子、王导和王廙的侄辈。王廙书画水平时称“江左第一”,晋明帝司马绍都是他的学生。而王羲之的书法就是由这两位长辈启蒙的。但王羲之不满足于向长辈学习,而是取百家之精华,钟繇、张芝、卫铄等书法大家的作品都被他参照学习,进而谋求超越。他天资优秀而又勤勉刻苦,练习书法时洗毛笔的墨水都染了一大缸,终得“书圣”之名。

王羲之画像

王羲之的封神之战是兰亭集会。公元353年,会稽郡山阴之兰亭(今浙江绍兴西南部)举办了一场修禊集会。后来名动天下的谢安、谢万等名士都参与了此次集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王羲之带着王献之等几个儿子参会。在会上,40多位名士做了37首诗文,并且合并到了本次诗文总结的《兰亭集》当中。而王羲之一出手就把全场给镇住了,他“微醉之中,振笔直遂”,挥毫泼墨写下了一篇《兰亭集序》。这篇序不仅体现了当时行书的巅峰水平,还表露了积极入世的情怀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部 “天下第一行书”的榜样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同为琅琊士族出身的颜真卿作为唐代书法家的杰出代表,以《兰亭集序》为模范写出了“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长期学习《兰亭集序》的写法,创作出了“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

天下第二和第三都是学习第一而成。唐宋时期的其他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如柳公权、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人都是王羲之的粉丝,其中米芾更是王的骨灰粉,收藏了十几本《兰亭集序》的摹本。

(唐)褚遂良《兰亭集序》摹本

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王羲之的标杆作用下,他的几个儿子也纷纷开启书法生涯,如王凝之擅长草隶书,王操之擅长正行书,王焕之擅长行草书,都各有所长。但真正能够达到与其父齐名境界的,只有一个“小圣”——王献之。

王献之小时候练字聚精会神。有一次,王羲之想要考察儿子写字专注度如何,于是悄悄走到他背后,想一把抽掉他写字的笔。没想到王献之握笔非常紧,没被抽掉。王羲之非常欣慰地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到了王献之十几岁时,觉得自己书法大有长进,认为再练个几年就可以出师了,于是向父母“表功”,结果遭遇父亲一瓢冷水:你写字的笔把门前那十八口大缸水都染黑了再说吧!

经过更加勤奋的练习和钻研,王献之从专师其父到兼采张芝等书法家之长,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别是草书和楷书已经不亚于其父。他的楷书代表作《洛神赋十三行》仿写曹植的《洛神赋》,同《兰亭集序》一样为柳公权等书法家所推崇和模仿,但是原本失传,只留下贾似道等后人刻在石刻上的摹本。除了书法外,他的画作也很有名,如曾在东晋权臣桓温的扇子上题写时,将误沾的墨迹顺手改为“黑马母牛”之作,为时人引为美谈。

《洛神赋十三行》摹本

王家父子的书法成就,不仅是他们个人的天分和努力所致,更是琅琊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结果。王羲之凭借门荫担任过会稽太守、江州刺史和右军将军(因此有“王右军”之名),为王敦和王导赏识。王献之被谢安看重,担任过吴兴太守和中书令。二人都担任过相当地位的官职,也曾有过恢复山河的志向,但是东晋纷乱的政局让他们心灰意冷,最终回归到了诗文和书画技艺。

琅琊颜氏一族传承到唐代,已达到鼎盛时期。颜之推总结颜氏千百年来的家风文化后,撰写了《颜氏家训》,给后辈立下了忠君报国、诚实守信、言行遵礼、学以致用等训诫。在这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家训影响下,颜氏族人恪守训诫,遵循正道,以致人才辈出,其中颜杲卿、颜真卿等人在玄宗朝成为掌握一方实权的行政长官。

颜氏家训

颜氏家族也是书画技艺高超且代代传承。颜家多有类似“二王”这种父子相连的书法家,如颜腾之与其子颜炳之在南朝以擅长书法闻名,而颜家书法的集大成者就是颜真卿。他的笔法遒劲有力,笔触间凛然有盛唐气象,尤以楷书见称。“天下第二行书”自不必说,《颜勤礼碑》等碑文在书法界评价很高,而且与二王不同,留下了许多真迹存于今。

颜勤礼碑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天宝十四载(755年),盛唐的莺歌燕舞中,东北方向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叛军如一道惊雷,“安史之乱”爆发。当时颜真卿和堂兄颜杲卿在安禄山所管辖的平原郡和常山郡担任太守,原本和安禄山关系还不错,得知安禄山反叛后,第一时间策划并实施平叛方略。颜杲卿设计斩杀土门县(今陕西富平)的叛将,并传檄河北各郡县共同平叛,颜真卿在平原郡也斩杀了叛将以响应行动,二人组织自己治下的唐军和义军试图拦截叛军。

安史之乱形势图

安史叛军的兵锋炽盛,连下河北数州县。到了常山郡,颜杲卿率全程军民奋力抵抗,却因求援不成,城池最终陷落。安禄山责怪他为何不跟随自己造反,颜杲卿义正词严怒斥对方,称自己世代为唐朝忠臣,永远信守忠义。安禄山一气之下让人割下颜杲卿的舌头并凌迟,颜杲卿骂不绝口而死,他的儿子颜季明、颜诞、侄子颜诩以及袁履谦都被残忍杀害。颜杲卿一家的忠义之举被肃宗追赠为太子太保,以“忠节”二字作为谥号,表彰他的功绩。

颜杲卿(692-756)

颜真卿听闻消息,悲愤中写下了《祭侄文稿》,纪念颜杲卿父子镇守常山、不屈赴死的英雄事迹。颜真卿在悲痛之余,继续和河北叛军周旋,并在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后,放弃了剩余郡县,转移到唐肃宗的新朝廷,辅助唐肃宗继续平叛。

待到唐军收复长安和洛阳两京后,颜真卿因刚直的性格被朝中权臣厌恶和打击,转任南方各州刺史和荆南节度使等职务,调离了抗击安史叛军的第一线。

《祭侄文稿》

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但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各地节度使时不时都要掀起反叛。颜真卿在唐德宗李适年间已经担任尚书级别的“京官”,但是因得罪权相而屡遭排挤。建中四年(783年),淮西节度副使李希烈反叛并攻陷汝州,卢杞趁机向皇帝进言让他前往劝降李希烈。

颜真卿明知此行凶多吉少,但仍旧选择前行。

颜真卿画像

李希烈先是让手下摆出一副要杀人的样子,威胁颜真卿跟随自己反叛,可是颜真卿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丝毫不惧。李希烈忌惮颜真卿四朝元老的声望,只能先安顿他的饮食起居,日夜派人以高官厚禄劝降他,可是颜真卿以堂兄颜杲卿为榜样,拒不屈从。李希烈将颜真卿关进牢房,颜真卿深知自己基本没有脱险的希望,便留下遗言和遗物。之后,李希烈僭越称帝,招致朝廷大举讨伐。眼看要兵败,李希烈终于没了耐心,让人缢杀了颜真卿。颜真卿终究还是跟随堂兄,为国家大义壮烈赴死。

颜真卿、颜杲卿用实际行动遵循着《颜氏家训》。他们不仅为颜氏一族树立了典范,更为后世的中华儿女所铭记。

沂蒙精神照古今

“琅琊”不仅在古代是风水宝地,在近现代依旧闪耀着独特光芒。抗日战争时期,以临沂地区为主体的沂蒙山区,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四大根据地之一,是中共山东第一区(大鲁南区)党委所辖区域的主体部分,是山东红色革命的核心地区。八路军在此让日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村民和沂蒙红嫂抗击日寇侵略的事迹至今在沂蒙地区传唱。

沂蒙山区反扫荡形势

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区420万人中有120万人参战支前,其中20万人参军入伍,10万军民血洒疆场,可谓是英烈之乡。沂蒙六姐妹在山东莱芜战役和后来的淮海战役中,充分调动全村人民制作和提供支前物资。陈毅元帅在回忆沂蒙山区转战的岁月时感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沂蒙六姐妹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临沂厉家寨乡党支部书记厉月坤,为了改变当地水旱频发的恶劣条件,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发起了治山治水的攻坚战,凿岭平沟、填河改道,硬是将1180块小地整成了“三合一”标准梯田,得到毛泽东“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高度评价。另一个建设模范是临沂九间棚村,村民们在村支书刘加坤的带领下,架电修路、整地栽树、修葺水利,大大改善了全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进入21世纪后,九间棚村又掀起了工业办厂的创业潮,将金银花产业打造成特色品牌,带动全村工农业产值不断翻番,提前奔入了小康状态。

山东临沂沂蒙地区的梯田。摄影/渺渺kan世界,来源/图虫创意

正是因为有如此优秀的人民,临沂才能在经济上不断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2019年,临沂市的GDP达到4600亿元,在拥有济南、青岛、烟台等情况下还能排在全省第五。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属于临沂管辖的日照地区独立建市后,临沂不再是一个沿海城市,你再和临沂人提起古代琅琊,他们可能就会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了。

现在山东临沂和日照位置。来源/山东·天地图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古之琅琊,还是今之临沂,这片土地为中华民族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品质,穿越时空传承至今。

愿灿烂的沂蒙精神之光,能够继续照耀“琅琊”的未来。

山东临沂市兰山区祊河大桥。摄影/xu19790114,来源/图虫创意

END

标签: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我国国家通讯社行不行啊细狗新年贺词祝福语2023年祝福语新年新年贺词新年贺词祝福语居家抗病毒小药箱除夕高速免费吗2022年除夕高速免费吗春联春联句子大全春联句子大全七字年夜饭十二道菜年夜饭十二道菜单年夜饭吃什么年夜饭吃什么菜吃年夜饭的寓意年夜饭黑芝麻菊花茶晒菊花茶腌腊肉送妈妈生日礼物汉白玉送闺蜜水钻送女人礼物爸爸生日送礼物送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