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6 08:26
鄱阳饶河戏
饶河戏,又称饶河调,是赣剧的一支重要流派。她综合江西各大戏剧种的各种声腔,以江西五大河流之一,流经鄱阳县城的饶河命名。是饶河(鄱阳)人在南戏和弋阳腔的基础上经过改造发展,变一唱众和、锣鼓伴奏、以板击节的高腔,与乱弹、徽剧、秦腔、昆曲等皮黄声腔溶融揉合,形成的唱腔丰富、剧目众多,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戏剧。
鄱阳渔歌
鄱阳渔歌是民歌的一个种类。当地因处鄱阳湖东北岸,河汊密布,自古至今,沿湖居住的人们多以渔为业,渔歌流传广泛,有“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枫红送暑归,翠竹迎飞雪”的渔歌形成土壤。唐代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用艺术手法再现了鄱阳湖渔歌的动人情景。
鄱阳湖传统渔业生产习俗
鄱阳县位于鄱阳湖东北岸,湖岸线长100多公里,有16个乡镇地处鄱阳湖滨,湖区人口达50万,鄱阳湖水域居鄱阳管辖的为3万多公顷。
千百年来,鄱阳人民浴湖而居,滨湖而生,入湖而作,饭稻羹鱼。湖区人民不但沿习了自古以来的传统捕捞习俗,而且随着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不断加以改造发展。同时,根据季节、水性、地域,总结出颇具针对性的渔业生产习俗以及由此引发的一整套具有浓郁的鄱阳地域特色的渔歌、渔谚、渔鼓、民间传说等渔耕文化
鄱阳渔鼓
说唱形态。鄱阳渔鼓的说唱形态分坐唱和走唱两种。“二下响”渔鼓为“坐唱”形式;“三下响”渔鼓,因其保留了旧时沿门乞讨的形态,所以既可“走唱”也可“坐唱”。无论坐唱与走唱,都不受时间与场地的限制,说唱时主要靠面部和眼神的表情,说表时可用右手适当比划,以表达人物的感情和内容的需要。新编渔鼓则对传统表现形态有所突破,加上了乐队伴奏,说唱者由一人增至数人,可载歌载舞,渔鼓筒由乐器转变成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