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6 08:26
1.政府应该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2.可以在旅游景点地区举办一些具有当地特色文化的活动并倡导人们积极参与 3.适当对一些旅游景点进行免费开放,这样可以让各经济阶层的人们可以去领略文化的魅力,做到旅游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4.着力改造并提升现有的旅游产品,增加其文化内涵。
辅相成,紧密相连。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又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旅游需求本质上属于精神文化需求,旅游活动客观上是人们认知社会、感受自然的文化交流。
在旅游中,旅游者既可以充分领略历史、民族、民俗、宗教等领域的传统文化,也可以深刻体验科教、创意、艺术等领域的现代文化。可以说,旅游业已经成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领域。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以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得到传播。
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重新发展和创新。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濒临灭绝的文化得以发掘,重新焕发了生机。例如,一些地方民俗、宗教信仰、传统工艺、传统剧目等,往往都是因为旅游的带动效应才被重新发掘、整理并传承下去的。旅游业的大发展,也带动了文化的不断创新。
例如,近年来各地不断推出的旅游演艺类节目,主题丰富、形式多样,为旅游者的精神文化消费提供了新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看,旅游业本身也在创造文化、丰富文化。
总之,旅游业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领域,是先进文化传播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具有突出的意义。
问:《意见》首次提出了旅游业文化责任的问题,对此如何看待?
答:过去在提到文化旅游结合发展时,我们比较强调在旅游业发展中对文化内涵的挖掘。这次《意见》明确提出旅游业的文化责任,实际上是对新时期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意见》提到旅游业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三功能、一优势”,即:旅游对文化的传播功能、传承功能和激发功能以及旅游业对外文化交流的优势。
具体而言,旅游文化传播功能的发挥取决于三个重要的因素,即传播内容、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从旅游业的角度讲,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创新旅游文化的展示方式、设计游客参与体验环节等是保障旅游文化传播功能发挥的重要基础。旅游对文化的传承功能主要表现在保护和弘扬两个方面。
旅游业的开发首先应避免对当地文化的破坏或扭曲,在这个基础上,要注重挖掘优秀的文化成果,尤其是那些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旅游开发利用,使之发扬光大。旅游对文化的激发功能更多地体现在产业方面,要求结合市场发展规律和文化资源特色,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化、市场化。
例如旅游演艺产业、旅游创意产业、旅游商品产业等都是旅游对文化激发功能的具体体现,在今后文化旅游结合发展中这一方面应有所加强。
旅游对外文化交流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已充分彰显。今后,旅游行业应进一步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结合不同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方针和战略,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旅游“民间外交”的独特优势。
问:过去在文旅结合中,我们主要是讲文化旅游,这次《意见》专门提出旅游文化,这只是文字上顺序的调整,还是有新的考虑?
答:文化旅游主要是从旅游产品的角度谈;旅游文化则强调依托旅游业而形成的文化现象。旅游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贯穿了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是包含旅游活动直接参与者及其行为在内的文化现象的总和。
旅游文化有利于为旅游业发展确定正确的方向,有利于增强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意识,有利于从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旅游业。同时,旅游文化的提出丰富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容,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能在旅游领域更充分地体现。就现阶段而言,旅游文化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服务文化,二是游览文化,三是旅游消费文化,四是旅游社区文化。
首先,要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文化。这里面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要树立“以旅游者为中心”的理念,推出旅游者满意的服务;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旅游服务提供者尤其是一线服务人员的满意度,切实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待遇,所谓“有了满意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顾客”。
其次,要大力宣传寓教于游的游览文化。通过旅游,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通过旅游,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忱;通过旅游,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第三,要大力推动健康文明的消费文化。遵纪守法,不经营或参加违法违规的旅游活动;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举止文明,杜绝有损国家、社会和个人形象的行为。
第四,要大力推行尊重环境、尊重目的地居民、尊重旅游者和服务者的负责任文化。通过生态发展、文化保护、社区参与、诚信经营等方式构建和谐的旅游发展环境。
在下一阶段文旅结合发展中,我们要调整工作思路,更多关注旅游文化的问题。要培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旅游文化,为实现旅游发展的“两大战略目标”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问:产业融合发展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中,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表现得非常突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从哪些方面推动二者的融合发展?
答:一是要在产业融合的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二是要在内容方面创新。具体内容《意见》中都有表述。
在这里再强调几点。一是部门合作是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下一步的重点是要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这其中特别需要旅游部门和相关部门一起认真研究文旅融合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二是要重视市场机制。特别要通过旅游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优势,去促进文化领域的市场化进程。
三是旅游业要积极参与到文化体制改革中去,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中,开拓旅游业新的发展空间。四是要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找准载体,通过发展新产品、拓展新需求,使融合发展的成果真正被老百姓感受到。
问:现在旅游市场上低俗文化、伪民俗问题比较突出,对此应该如何进行解决?
答:旅游与文化结合发展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本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发高品质的文化旅游产品,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与此同时,市场上的低俗文化、伪民俗问题也开始凸显。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原真性,刻意夸大民族、民俗文化中的奇风异俗,甚至歪曲、捏造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
这些做法与文化旅游结合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严重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当地居民的民俗认同感和宗教人士的宗教情感,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要予以坚决制止和严厉惩处。具体来说:
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导向。鼓励深入挖掘优秀文化,开发体现文化原真性、符合市场规律的特色旅游产品,反对为迎合低级趣味而歪曲、捏造、篡改文化的行为。
二是要积极引导和规范旅游企业和经营行为。督促旅游企业主动承担优秀文化的宣传义务,积极推介独具特色而又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会员自律,引导企业自觉抵制旅游经营中的低俗文化、伪民俗倾向。三是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抵制宣传愚昧落后文化、歪曲事实等行为的自觉性。四是要加强对文化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主动与文化、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加强联合执法力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坚决取缔宣扬低俗色情和封建迷信的文化旅游产品,严厉打击低俗化民俗文化的行为。
问:红色旅游“十二五”规划纲要已经颁布,如何在文化旅游结合发展中,更好地发挥红色旅游的独特作用,促进红色旅游大发展?
答: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中国人民特有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还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红色旅游是弘扬、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宣传的是政治内容,运用的是市场手段,满足的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
发展红色旅游是培育“红色”下一代的重要课堂。依托红色旅游发展红色产业有助于革命老区打破封闭格局,加快开发开放,扶贫扶智结合,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红色旅游能够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发展内容,积极创新发展方式,进一步增强红色旅游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其一,要通过深入研究挖掘精神内涵,改进创新红色旅游宣讲和展陈方式,不断丰富讲解内容,把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充分展现在人民群众面前,使人们从红色旅游活动中汲取精神力量,并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其二,要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和红色文化精品创作相结合。红色旅游重点地区要加强和艺术表演院团合作,打造一批反映地方红色文化的舞台艺术精品,增强感染力、影响力。其三,要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和其他旅游市场主体相结合。鼓励旅行社、酒店集团、运输公司等积极拓展与红色旅游相关的经营业务,培育一批以红色旅游为主营业务的旅游企业,加快完善红色旅游产业体系。
问:如何认识人才在推动文化旅游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如何提升现有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养?
答:2009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旅游产业,较之一般的旅游业,对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需求更大。
当前,我国旅游人才的总体水平与文化旅游发展需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就需要影响和制约旅游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努力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与文化旅游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队伍。要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
首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行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其次要健全人才使用机制、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培养一批熟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运行规律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要形成一批既懂旅游经济又有文化修养的经营管理人才,还要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准职业道德、服务水平和文化底蕴的导游、讲解员队伍。
问:怎样在旅游业发展中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旅游业发展中,自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一是要做到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指导我们旅游发展工作;二是要在新时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更好地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要唱响文化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内涵,创造出文化旅游精品;四是要在旅游从业人员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旅游工作者的道德水准。
问:如何在文化旅游部门合作中树立“大文化观念”?
答:旅游对应的文化是大文化,不是哪个部门、哪个单位所管辖的文化。凡是人类活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属于文化的范畴。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仅涉及文化、旅游两部门。旅游业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和各个方面都有联系,渗透到众多部门。
而只有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开始重视文化旅游对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转变增长方式的巨大作用,文化旅游建设才可以得到更快的发展,各条战线发展的品质、效益也才能得到更大提升。因此,在文化旅游事务的管理上,必须加强旅游部门和各部门的合作,建立涉及多部门的综合协调机制,共同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
问:在文化旅游发展中,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培育文化旅游品牌?如何支持文化旅游企业的发展?
答:文化旅游品牌是代表着旅游者对市场上文化旅游产品的认知程度,好的旅游文化品牌能够给文化旅游企业带来溢价、产生价值增值。因此,要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效益,必须培育市场认可度高的文化旅游品牌。
文化旅游品牌涉及的范围很广,当前需要重点打造文化旅游区域品牌、文化旅游活动品牌、旅游演艺品牌以及文化旅游商品品牌等。
文化旅游企业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细胞。政府部门推动文化旅游企业发展需要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在政策、搭建平台、金融扶持等多方面大投入、大动作,努力为文化旅游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引导大型旅游企业品牌化发展,形成一批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对符合文化旅游发展方向,具有一定潜力的大型文化旅游企业,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和后期奖励等方式予以重点扶持。对微小旅游企业,除了全面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外,政府还有必要在职责范围内,在融资担保、财税支持、市场开拓、优化服务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