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5 03:08
农业防治:选育抗病小麦,培育壮苗,根据条锈病的易发时间选择播种适期,种植期间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土壤湿度较大时要注意开沟排水。
药物防治:播种前,用15克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150公斤麦种,当小麦的病叶率达到2-4%时,亩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进行喷雾,重病田块应间隔7-10天再喷1次。
一、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选育抗病小麦,根据条锈病发病区域的差异,合理布局抗病品种。
(2)培育壮苗,避免小麦出现贪青晚熟、抗性降低等现象。
(3)根据小麦条锈病的易发时间选择播种适期,避开发病高峰期。
(4)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补充微量元素肥料,这样可提高小麦的抗病力。
(5)合理灌溉,降雨后或土壤湿度较大时要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较重的地块应适当灌水,以减少产量损失。
2、药物防治
(1)播种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克拌麦种150公斤,或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麦种50公斤。
(2)春季在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亩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然后进行均匀喷雾,重病田块应间隔7-10天再喷1次。
(3)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可亩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克兑水50-80升,然后进行均匀喷雾。
(4)小麦条锈病、蚜虫共发时,可亩用15%粉锈宁(三唑酮)粉剂80-10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或48%毒死蜱乳油75毫升)兑水30公斤,然后进行喷雾。
二、小麦条锈病的传播途径
1、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典型的远距离气流传播病害,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春季流行这4个环节)。
2、越夏区产生的夏孢子经风吹到麦区,成为秋苗的初浸染源。病菌可以随发病麦苗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麦苗上产生夏孢子,可扩散造成再侵染。
3、从外地引种时,若引入的多数小麦品种中也存在带病菌品种,且对于麦种缺乏针对性处理操作,将携带有病菌的种子转入到健康麦种当中,那么也会诱发较为严重的小麦条锈病。
4、每年4-5月份的空气湿度会不断增大,此时对小麦进行播种操作,将更容易感染条锈病。
三、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原因
1、湿度:结露、下雨和降雾都有利于锈病发生。
2、温度:秆锈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8-25℃,叶锈为15-22℃,条锈为9-16℃。在春季一般条锈病发病最早,叶锈病次之,秆锈病最迟。
3、品种因素:部分地区小麦品种连续种植多年,品种特性退化,抗病抗锈能力减弱。
4、菌源因素:冬孢子、夏孢子在小麦田周围杂草或自生麦苗上越冬或越夏。
5、栽培管理: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较重;偏施氮肥或氮肥施用过晚,以及栽植过密、田间荫蔽度大的田块易感病;植株生长柔嫩、成熟期延迟易受病菌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