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8 23:59
1、生活环境:黄鳝主要栖息于稻田、河流、池塘、沟渠、湖泊等泥质地水域,沼泽、湿地、被水淹没的田野等地方也适宜它们生活,黄鳝喜欢钻洞穴居,洞穴的出口常设在接近水面的地方,方便伸头呼吸。2、生活特点:黄鳝属于夜行性动物,白天一般穴居于富含腐殖质的淤泥中,或堤岸有水的石隙中,晚上外出觅食。
一、黄鳝的生活环境及特点
1、生活环境
(1)黄鳝属于热带及暖温带鱼类,营底栖生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其主要栖息地为池塘、沟渠、稻田、河流、湖泊等泥质地水域,除此之外,沼泽、湿地、被水淹没的田野等地方也能看到其踪影。
(2)黄鳝喜欢钻洞穴居,洞内弯曲交叉,长度一般为身体长度的3倍左右。每个沿穴一般有2个以上的洞穴,洞穴出口常设在接近水面的位置,方便伸出头呼吸空气。
2、生活特点
(1)黄鳝属于夜行性动物,白天一般很少活动,它们喜欢穴居于富含腐殖质的淤泥中,或堤岸有水的石隙中,晚上才会外出觅食。
(2)黄鳝的口腔皮褶能够帮助它进行呼吸,其鳃部不发达,因此要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但这也使得它们在氧气含量较低的环境中也能生存。
(3)在保持皮肤湿润的情况下,黄鳝出水后经过数天也不会死亡。冬季和干旱季节,黄鳝一般会深掘地穴,穴深可达到1-2米左右,穴内常有数条鳝鱼共栖。
(4)黄鳝属于比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可以捕食各种小动物,比如昆虫及其幼虫、青蛙、蝌蚪、小鱼等。黄鳝大多以啜吸的方式来捕食,当它们感触到嘴边的周围有活物时,就会张嘴啜吸。
(5)黄鳝具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进入冬季后即使长期不进食也不会死亡。
二、黄鳝病虫防治
1、腐皮病
(1)症状
①黄鳝的体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皮肤糜烂(尤其是腹部两侧),若病情较严重,糜烂处可看到骨骼和内脏,尾部经常腐烂。
②黄鳝无力游动,经常将头伸出水面,长时间不进入洞穴,最后因过于瘦弱而死亡。
(2)防治方法
①放养鳝苗前,生石灰清塘消毒。
②每50公斤体重用0.5克磺胺噻唑拌料投喂,每天投喂1次,5-7天为1个疗程。
③将高锰酸钾涂抹于黄鳝的病灶上。
2、水霉病
(1)症状
该疾病一般容易在春秋两季发生,发病后,霉菌孢子向外长出棉花状菌丝,并迅速向体表、卵表蔓延,最后形成能够用肉眼看到的“白毛”。
(2)防治方法
①让黄鳝入池前,每立方米水体用100-150克生石灰化水进行全池泼洒,以达到清塘消毒的目的。
②将黄鳝浸泡于3-5%食盐水中,时间为3-4分钟。
③各用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和食盐配制成混合液,然后进行全池泼洒。
3、打转病
(1)症状
①群体患病后,一般会出现打转、食欲下降等情况,部分黄鳝会分散独处,并出现身体消瘦、体表失去光泽的现象。
②严重患病的黄鳝,会出现挣扎、滚动、窜跳等情况,甚至是死亡。
③部分黄鳝会并发细菌性皮肤病,其腹部两侧出现红斑,病情严重时表皮会腐烂。
(2)防治方法
①每公斤体重用0.1克90%晶体敌百虫拌料投喂,也可以拌在蚯蚓中进行投喂,连续投喂6天即可。若黄鳝不吃药饵,可改用“转立停”、“肠虫清”等药物。
②每公斤饵料拌入20克“转立停”,然后投喂给黄鳝,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4天。同时向水中泼洒“巨威碘”进行消毒、杀菌,一般情况下经过7天左右就不会发生黄鳝死亡的情况,其摄食量也会恢复正常。
4、发烧病
(1)症状
黄鳝在养殖池内出现相互缠绕、体表粘液脱落(导致池水的粘性增加)、头部膨胀等现象,最后会大批死亡。
(2)防治方法
①降低养殖密度,及时换水,或在池内养殖少量的泥鳅,这样既能清理残饵,又能避免黄鳝出现互相缠绕的情况。
②发病后,全池泼洒0.07%硫酸铜液,用量为5毫升/每立方米水体。
5、毛细线虫病
(1)症状
①毛细线虫一般会在黄鳝的肠壁黏膜层上寄生(虫体为白色,细长如线,长度为2-11毫米左右),破坏其肠道黏液组织,有时会包裹在肠壁黏膜内,导致其他病菌侵入肠壁,引起发炎。
②若毛细线虫的寄生数量过多,则会充满黄鳝的整个肠道,导致鳝体因过于消瘦而死亡。
(2)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进行清塘,以灭杀病菌和虫卵。
②发病后,每100公斤体重用5克90%敌百虫晶体拌料投喂(拌入豆饼粉中,制成绿豆般大小的药饵),或将其拌入蚯蚓、河蚌、配合饵料中,然后再投喂,连续投喂6天。
③每立方米水体用0.7-1克90%晶体敌百虫兑水溶解后进行全池泼洒。
6、隐鞭虫病
(1)症状
①隐鞭虫会在黄鳝的不同部位中寄生,其后鞭毛会贴在虫体表的某一段,构成一条较显著的狭长波动膜。
②未死亡的隐鞭虫会在黄鳝的血液中颤动(但一般不会移动),黄鳝被感染后会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
(2)防治方法
①每立方米水体使用0.7克硫酸铜,待溶化后将病鳝浸洗5分钟左右。
②将病鳝放在2-3%的食盐水中浸泡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