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的古老头饰:“扭达”

时间:2022-10-07 13:35

头饰对于土族人民来说是是一种美丽的象征,土族妇女的头饰种类繁多,但是又及其笨重,所以在干农活或者走动的时候很不方面。在20世纪30年代土族的妇女已经不再弄这样的古老头饰了,但是这样的头饰确是土族人民历史上璀璨的文化!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土族文化吧!

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土族人民,特别注重服饰美。现在土族妇女一般都把头发梳成两根长辫子,末梢相连垂在背后,还要拴上黑色或红色的丝绒或丝穗,然后再戴上彩色的圆形织锦绒毡帽。在60多年前,土族妇女的头饰则要复杂的多。那时他们把头饰称为扭达,由于不同的地方的妇女佩戴的头饰不同,所以扭达有八九种之多。下面介绍几种有特色的招达。

吐浑扭达也叫干粮头。形状好似圆饼,上面镶嵌着五色珠串和海螺、海贝壳等,额前垂吊着许多束紫红色的丝穗。吐浑扭达是最古老、最高贵的一种头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土族贵族妇女的头饰。佩戴这种扭达的地区范围很小,仅限于红崖子沟、土观村等几个村庄。按当地的俗规,土观村的姑娘嫁到其他地方,她们仍然要佩戴吐浑扭达;其他村庄的姑娘嫁到土观村,则必须改戴吐浑扭达。

佩戴吐浑扭达十分复杂,要将两块10厘米长、5厘米宽的长方形薄铜片,用丝线连在一起卡在两鬓间,将一个用牛尾或长发做的半月形卡子固定在脑后,然后戴上扭达,扣上银制碗状向斗,用银簪把向斗、扭达、发髻,紧紧地别在一起,背后还要挂两束红色棉线绳子,再戴上银制的大耳环和用海螺圆片做的大项链,整个装饰艳丽华贵。

适格扭达因其形状好似一个大簸箕,所以也叫簸箕头。从侧面看,这种头饰又像一个马鞍子的前半部。佩戴适格扭达的地方比较广泛,在互助县城威远镇周围的妇女都佩戴适格扭达。这种头饰先用当地产的一种柔软有弹性的草做成骨架,再用硬纸和粗布条粘糊后制成。其正面贴上金银箔片,再粘上数层折叠起来的五色彩布条,周围镶嵌着一圈一圈的云片,边缘垂吊两层红黄两色的小丝穗,每层约20多条,额部垂吊着数十条10多厘米长的红丝穗。

捺仁扭达这种头饰最显眼的地方,是在脑后边向前竖起一根铜制的叉剑,所以也称其为三叉头。这种头饰的背后有一个直径10多厘米的圆盘,盘是用贝壳、珊瑚、松石等小珠子串盘而成的,其上饰有铜管、铜片、瓷珠、丝穗等小物件,依土家族的习俗小物件多为美。

加斯扭达这种扭达分铧尖头和马鞍撬两种,也叫大加斯扭达和小加斯扭达。其上饰有长短不同的丝穗。

此外还有形似漏凹槽的雪古郎扭达、索布斗扭达等,据传古代土族妇女能征善战、驰骋疆场,她们勇敢顽强,身披战袍十分俊美。后来逐渐定居放牧,以至过渡到以农为主兼营畜牧业,妇女们便将战袍、头盔,甚至兵器装于头饰上,因此这些扭达异常华丽,好像是古代宫女的头饰。

戴上扭达后,因为头饰和其他饰物太重,所以不能左顾右盼,只能连身子一起转过去,十分不方便。妇女在转到操持家务和农业生产后,繁重的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不再适宜身着古装,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青海省强行改变土族服饰,从此这些扭达便不在土族妇女中流行了。那些各种各样的扭达,只有在研究土族民族发展史的博物馆中才能见到。

您可能还喜欢:

哈尼族风采艺术,哈尼族棕扇舞文化

别具一格的土家族酒文化

你对哈尼族婚俗是否了解?

历史悠久的土家族农耕文化

标签: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我国国家通讯社行不行啊细狗新年贺词祝福语2023年祝福语新年新年贺词新年贺词祝福语居家抗病毒小药箱除夕高速免费吗2022年除夕高速免费吗春联春联句子大全春联句子大全七字年夜饭十二道菜年夜饭十二道菜单年夜饭吃什么年夜饭吃什么菜吃年夜饭的寓意年夜饭黑芝麻菊花茶晒菊花茶腌腊肉送妈妈生日礼物汉白玉送闺蜜水钻送女人礼物爸爸生日送礼物送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