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1 08:49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朱标于龙凤元年(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
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过错,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最高。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八月葬孝陵东侧,即明东陵,谥“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复称懿文太子。崇祯十七年(1644年)朱由崧复称其孝康皇帝,《明史》亦称孝康皇帝。
辅助朝政
朱标成年后就一直帮朱元璋处理朝政直到自己去世,将自己治国理政的理念在小范围内付诸了实践,很多仍有借鉴意义。
劝谏父皇
朱元璋对于一些不法勋贵采取严厉的做法,朱标表示反对,劝说朱元璋杀人太多,恐怕会伤了和气。宋濂就是在马皇后和朱标的劝谏下留下性命的。
考察关中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下诏以汴梁为北京,以金陵为南京,效仿周唐的两京旧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遣朱标考察陕西,计划为新都选址。然而第二年朱标病逝,这沉重打击了朱元璋,令其不愿再劳师动众地更换京师。
为师求情
洪武十三年(1380年),宋慎被牵扯进胡惟庸案中,导致宋濂一家遭祸,宋慎与宋濂其次子宋璲都坐法死,朱元璋想处死宋濂,经马皇后及太子朱标力保,才得免一死,徙至四川茂州安置。
皇子咏月
有一天朱元璋观赏新月,诸皇子都在他身边。朱元璋命他们吟咏新月。朱标诗云:“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峰头。虽然未得团圆象,也有清光照九州。”朱允炆此时年纪尚幼,也做了首诗:“谁将玉指甲,掐破天上痕。影落寒潭底,鱼龙不敢吞。”朱元璋读后,认为都非吉兆,因而心中闷闷不乐,于是赐给朱标父子一个匣子和钥匙,里面装着剃发用具和度牒,让他们在将来出事时打开,朱允炆因而在靖难之役后成功逃脱。
不过此新月诗最早记录于元末明初人叶子奇洪武十年(1377年)入狱后的著作《草木子》中,那时朱允炆才刚出生,不可能会写诗。此诗应为元顺帝的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所作。因而该故事为后人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