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9 18:23
出自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的第二首,这句话意思是长安的风光能比得上这里美丽吗?这组诗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对成都的赞美,全方位展示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名胜古迹,隐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殷殷怀念和对唐玄宗的深刻讽刺。全诗气势恢宏,情感复杂,内容丰富。其微言讽喻,以小见大的方式,继承了乐府精神;而次第叙事,首尾完整的结构,则开启了七绝联章的纪事之法。
其一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其二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其三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其四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其五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其六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其七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其八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
其九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其十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其一
胡兵的战尘污染l了长安的宫殿,圣上西巡来到了蜀道。高耸的剑门高达五千余尺,石壁像楼阁一样昂首九天。
其二
锦城成都如九天所开,万户千门像画图一样美丽。此地的草树云山如同绵绣,长安的风光能比得上这里美丽吗?
其三
华阳国的春树绝似新丰,太上星所驾幸的新都如同长安的旧宫。柳色之青绿绝不下于秦地之柳,花光之红艳也不减于上阳之花。
其四
谁说君王行路难呢?皇帝的车驾西幸使得万众欢腾。好像是地将锦江转成了渭水,天将玉垒变回到了长安。
其五
天下一时,万国同风,锦江风光哪一点比不上长安的曲江?蜀国的石镜明宝可比天上之明月,后宫的殡妃亲自前去映照丽影。
其六
濯锦的清江水长流万里,龙舸挂上云帆,向东可以直下扬州。北方的长安虽有上林苑可供夸耀,南京成都也有散花楼可与之媲美。
其七
锦江水东流绕过锦城,江上七桥恰似北天上的北斗七星。天下士庶都云集此地来朝见圣主,峨眉山上有座座仙庭相连。
其八
秦惠王时置金牛以引诱蜀王开蜀道,所经之汉水仿佛与银河相通。天子西巡一道留下了许多圣迹,锦城成都从此可以长为帝王州矣。
其九
蜀中水绿天青,了无纤尘;风光和暖,气候宜人,远胜三秦。一路上烟水春花随伴玉辇,都一起西来为锦江增添春色。
其十
剑阁为蜀地北门的一座重关,上皇的车驾归回长安,随驾的车马如云。少帝在长安大开宫门迎接上皇的归来,二圣如同双日并耀,朗照天地。
1、上皇:指唐玄宗李隆基。南京:指成都。至德二载(757年),以蜀郡(治成都)为南京。
2、建章台:汉代长安宫有建章宫,宫中有建章台。此代指唐代宫苑。
3、成都:天宝十五载(756年),改蜀郡为成都府。
4、秦川:即秦岭以北、渭水流域的关中平原。此指长安一带。
5、华阳:蜀国的国号,此指成都。新丰,汉县名。
6、上阳:唐宫名,高宗所建,在洛阳。
7、六龙:皇帝之车驾龙,马之美称。
8、龙舸:皇帝的舟船。
9、散花楼:一名锦江楼,在成都锦江边。”
10、锦城:成都的别称。
这组诗当作于安史之乱中唐朝收复长安后的至德二载(757年)岁末。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兵破潼关,唐玄宗西幸,是谓西巡。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尊玄宗为上皇天帝。至德二载(757年)十月,肃宗还长安,遣使迎玄宗。
十二月丁未,玄宗还长安;戊午,以蜀都(成都)为南京,凤翔为西京,西京(长安)为中京。此时李白在寻阳被判为长流夜郎徒刑,他忍着悲痛写下这组诗。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是产生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和诗人特定处境中的一组诗。诗的标题“上皇西巡南京歌”很醒目,指明唐玄宗幸蜀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人物、事件、诗歌体裁皆备。
组诗体裁为“歌”,“歌”即是“放情长言,杂而无方”。全诗写玄宗避难蜀中事,其仓皇狼狈可想而知,却不着一字,只是铺陈成都之盛之美。诗人对成都的名胜古迹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整组诗极尽铺张之能事,将成都的富庶繁华写得花团锦簇。
组诗开篇第一首,写上皇西巡缘由和剑阁天险。安史叛军威胁都城长安,故有圣主西巡蜀道之事。“轻拂”二字表明了诗人的态度,对圣主玄宗弃京西巡不以为然。
在展示剑阁的险要之后,接着第二首总写成都的建筑、风光之美。成都的房屋皆可入画,风光胜过长安。其三至其九,共七首,主要铺写玄宗西巡盛况,成都的便利交通,悠久的历史及石镜、散花楼、星桥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这七首诗对成都的自然人文之美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绘,第八首诗中所云“天子一行遗圣迹”亦不为虚,玄宗西巡确为成都留下了不少新的遗迹。
玄宗在成都前后居留约四百五十天,游成都南郊老君山、修觉山,并经蜀州游青城,留下很多遗迹。最后一首,写上皇去蜀东归。“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兼及政治形势。
唐玄宗幸蜀是一次颇为狼狈而沉痛的奔亡。或许李白当时并未随驾,不能亲历,想象不到实际情况的惨淡。第四首诗说“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是李白想象中玄宗入蜀的景象,字里行间充满着荣幸感。
这首诗还说:“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入蜀即得到压惊与安抚,李白似乎急切地想将一种安全感传达给玄宗。
第八首诗的“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则概括出蜀人对玄宗巡蜀、成都升京的荣幸感。如果说在诗人对故乡的自矜中,安全感油然而生,那么,在玄宗巡幸的想象性在场中,荣幸感则相伴始终。
整组诗气势恢宏,情感复杂,内容丰富。诗人对成都的赞美直截了当,全方位展示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名胜古迹,隐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殷殷怀念和对玄宗的深刻讽刺。
李白因被玄宗赏识,“仰天大笑出门去”,放言“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而最终夙愿未伸,失望离京,所以对玄宗有着复杂微妙的情感。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次第叙事,首尾完整,实际上开启了宋代七绝联章的纪事之法。其微言讽喻,以小见大的方式,继承了乐府精神,对王建等中唐诗人的宫词联章创作有一定影响。
同时,这组诗还是李白"自我作古"的新题乐府创作,体现出李白对于诗体创变的新尝试,体现出安史之乱后,李白面对社会巨变的现实,对国运及诗运转关的新思考。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