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9 17:46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意思是: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不时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风。这两句诗出自南宋诗人、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夏夜追凉》。该诗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作者: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翻译
①追凉:追寻凉爽。
②午热:正午的炎热。这里指盛热难耐。
③小立:站立片刻。
想不到夜晚还是和中午一样炎热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
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不时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风。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9年),年逾不惑的诗人回乡闲居,夜晚喜欢在故乡的一座廊桥上纳凉赋诗,该篇大约作于此时。
首句貌似平直,其实也有一层曲折:中午时分,烈日暴晒,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刻,而今,“夜热”竟然与“午热”相仿佛,则“夜热”之甚,可想而知。唯其如此,才引出次句诗人月下独立的形象。“开门”,点出作者原在室内。或许他本已就寝,而因夜里天热的缘故,辗转反侧难以入梦,迫于无奈才出门纳凉。而“明月”,则点出正值“月华皎洁”的三五之夜。
这样,作者“独立”的目的,应该说是“追凉”与“赏月”兼而有之,追凉可得体肤之适,赏月则可得精神之快,难怪他要独立不移、执着若此了。
第三句是对周围环境的点染:竹林深深,树荫密密,虫鸣唧唧。“竹深树密”,见其清幽;“虫鸣”,则见其静谧——唯其静谧,“虫鸣”之声才能清晰入耳。诗人置身其间,凉意顿生,于是又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不是风”,点明所谓凉意,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而已,并非夜风送爽。
静中生凉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点明。如果没有“不是风”三字,读者很可能将“凉”与“风”联系在一起。然而,该诗的妙处恰恰也就在这里。
作者故意直到最后,才将微露其本意的线索交给读者——既然明言“不是风”,善于神会的读者自当想到静与凉之间的因果关系;随即又当想到,前面出现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都只是为揭示静中生凉之理所作的铺垫。这样,自然要比直截了当地道出本意更有诗味。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仕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三朝,官至秘书监。主张抗金,秉性刚直。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为诗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终于独立门户,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号“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