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0 07:34
一般把北京方言称之为“京片儿”,京片儿的语言特点是有很多儿化音,入声消失,北京市内大多数地区口音都是京片儿。北京土话是现代北京话的一部分,历史比北京城短,只有400年,从清朝开始。之前的辽、金、元时期,北京人以讲中原话为主,从元曲就可以看出,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有三个都是北京人,但他们说的是河北地方话。
元朝时北京人以河北口音为主
元代北京成了都城,但官方场合所用仍是中原口音,只是与本地方言有所结合,形成了大都话,河北移入人口较多,所以北京民间方言以河北口音为主。朱元璋灭元后,各地移民大量入京,大都话渐渐式微。明代前期,安徽移民大批涌入,江淮官话等也对北京方言产生了一定影响。
北京土话由哪些成分构成
清入关后,前期和中期上朝都用满洲话,汉臣必须学习满语,但民间出现了旗下话、土话、官话三者杂糅的趋势,北京土话是这三者结合的产物,北京话音调高,就是受东北话影响,很多方言词汇也来自东北土话。清代北京话分文读、白读两种,文读是旧的标准音,读书人多用,到了清后期,基本失传,只剩下了白读,指老百姓间比较口语化的表达。
北京土话中哪些是受到满语影响的
土语里很多轻声来自满语,比如萨其马,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满语词汇,南方人说这三个字的时候跟新闻联播里说的一样,很规矩。而北京话里把“萨”的音加重,“其”和“马”都是轻声。再如扒拉、划拉、了特、咯吱、央格等等,都是满语,“央”就是满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