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7 18:50
在不同资料文献中,籽料有“子玉”“子儿玉”“籽玉”“仔料”等不同的称谓。其中涉及“子”“仔”“籽”三个不同的字。“子为儿子、子女,也有果实种子之意,子料是从山料母岩中分离而来,原生矿为母,次生矿为“子”,意义说得通。“籽”指植物的种子,既是种子,必是植物果实,是植物结的果,是植物最为精华的部分。“籽玉是和田玉山料经河流搬运,水的冲刷分选,最后以单块的形式在河床中堆积或沉淀。是原生矿石经风化剥蚀,水的搬运水岩作用所形成的精华,所结的果实,称“籽玉”也很贴切。“仔”在用作儿子的意思时应读zai(宰)通崽,多用于人、动物的儿子,此处用于石头子,不是很恰当。不同资料文献对此名称用法不统一,用“籽”最为普遍,应是着重强调其“结晶”“精华”之意。国标中用子玉,业内习惯上较常用“籽”。籽料,行家也称籽玉。本书采用行内通常称谓“籽料”“籽玉”,两者意思完全相同。
籽料经流水的长途搬运,经反复冲洗、筛选,水的浸润渗透,石头之间的碰撞,使裂纹裂开,矿石经裂解变小,质劣者被淘汰,留下坚硬致密、少裂纹的质优部分。也即经大浪淘沙,留下精华。从地质学的分类定义,籽料和田玉应被称为砂矿,是次生矿床。与缅甸翡翠矿的“水石”一样,是最为优质的矿石籽料因为经历过磨蚀、碰撞、滚圆,所以外形没有棱角,外表呈光滑圆润状,地质学上称“滚圆”状态,呈卵石状,“如盘、如斗、如拳、如栗”。越到下游,籽玉的块度越小,质量越高。籽料通常是几十克到几千克,几百千克的籽料已是罕见之物。据马吉青介绍,2003年5月在叶尔羌河上游河道塔什库尔干县境内采到一块重约3.7吨的巨大青玉籽料,据说以前从来没有采到过这么大的玉石,当地人称其为“玉石王”。
籽玉是经过千万年风化作用的次生玉矿,经历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外表有河流中相互碰撞所形成的汗毛孔,以及经风化、水岩作用所形成的风化皮壳。由于河水土壤沁色,使籽玉外表皮色色彩斑斓,有红、黄、褐、黑、灰、白等颜色,也有多种颜色共生的,视籽玉所处环境、本身成分及杂质含量不同而异。籽玉的皮色是其价值倍增的重要因素,其名贵之处也在于此,人们观赏的,部分原因在于其皮色。籽料质地坚韧,细腻温润,光泽柔和,油性足(脂分高),一般为微透明,呈凝脂状。籽料是和田玉中最具价值的品种,是收藏家青睐的宝物。
理论上讲什么颜色品种的和田玉都有可能是籽玉,但实际上以白、青白、青玉籽玉最为普遍,墨玉、碧玉籽玉甚是罕见,黃玉籽玉也极为稀少再来看看俄料籽玉的情况。据李永光等《白玉玩家必备手册》介绍,“俄罗斯软玉大部分发育于西伯利亚克拉通南部的褶皱带,矿山位于西伯利亚十分荒远的地方,地处东、西萨彦岭和贝加尔湖附近的达克西姆维吉姆山上和山下几条河流中,主要由四个矿区构成。所处地人迹罕至,十分荒凉,即使最近的村庄也离矿山80多公里。由于矿区位于被原始森林覆盖的河流中,每年开冰期短,河水冰冷刺骨开采不便,产量较少。从目前国内了解的玉材来源看,俄玉90%以上为山料,山流水料和籽玉极少……”由此可知,现在市场上的籽玉绝大部分应是新疆产的籽料。新疆年产籽料据马吉青《中国和田玉记》引用当地采玉人士的观点,“估计每年产玉20吨左右,极品籽料1吨左右。”同时又说,“籽玉产地有限,按照目前的机械化作业量,3年后籽玉资源将枯竭。”籽料的珍贵可见一斑!
青海因当地水系不发达,未见有青海籽玉。
新疆籽玉产于哪里?《新五代史》载:“东曰白玉河,西曰绿玉河,又西曰乌玉河,三河皆有玉而色异。每岁秋水涸,国王捞玉于河然后国人得捞玉。”马吉青叙述说,“现代人们认为,古代绿玉河和乌玉河实际上所指的是一条大河,即喀拉喀什河”。当然像其他许多大河样,这两条大河也有不少支流,有些支流也产籽玉。根据许多古籍的记载,古代的采玉就是捞玉,也就是在河床中捡玉,时间主要在秋天河水干涸之时。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人们已不仅仅是捡、捞,也不仅限于秋天,而是采用机械化挖掘机,掘地三尺,多者达十来米,几乎一年四季都在采掘,没有停歇之时,资源的消耗速度可想而知。
目前大家公认的产籽玉的地方也是几千年来产籽玉的三条河流西部的叶尔羌河,是塔里木河的源头(四大源头之一),位于新疆西部叶尔羌地区(现新疆莎车、叶城、喀什等县一带)。另两条河流是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指这两条河及其支流水系)。“喀什”维语的意思即为“玉”,喀拉意为黑,也即“玉龙玉河”“墨玉河”这两条河流水系。现在在这三条水系及其古河道河床滩地,会看见许多人在此采掘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