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7 12:20
苗族姓氏有两种姓氏,一种是苗姓,一种是汉姓。由于苗族有自己民族语言而无文字,所有的苗姓均系口耳相传,没有文献记载。
苗姓的历史由来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得姓于远古氏族部落和首领的名称。
如湘西方言苗族中的“仡濮”一姓,可能同先秦时代聚居于湘西和武陵五溪地区的古濮人有联系。
湘西苗族十二姓中,“仡徕”、“仡恺”、“仡轲”、“仡侨”等,均为原远古苗族首领和氏族部落名称,后发展为苗族姓氏 。
至今仍流传的“寨方”、“寨柳”、“寨勾”等苗姓,显然就是得姓于相应的始迁祖公之名。
如剑河苗族的“yul尤”姓,来源于古代一个叫做“尤yul”的男性支系祖先,现在苗族以“尤”作为男性名称颇多。
第二类,源于图腾崇拜。
苗族的某一支系以某种动植物为自己的保护神和图腾加以崇拜,后即以该动植物之名为姓氏。例如西部方言苗语称羊和山羊为“雌”,苗姓中的“蒙雌”,以及“卯蚩”、“姆赤”,应与羊有关系。这一姓氏和支系的苗族很可能长期以牧羊为主业,同羊结下不解之缘,故将羊作为图腾加以崇奉,后遂以羊(雌)为姓,称“蒙雌”或“卯蚩”、“姆赤”。例如剑河县反迷苗寨的“zaid nail寨乃”家族,就是“鱼”的意思。传说该家族的祖先以打渔为生,有一天打到了一条小鱼。小鱼对他说:“我是龙的女儿,只要你把我放回去我会让你天天都能打到鱼。然后他就把那条小鱼放回清水江里,第二天,第三天真的天天都能打到很多鱼”,遂以“nail”为家族姓氏。此外还有laod(竹子)、vib(石头)、aob(鸽子)、liuf(蝴蝶)等姓氏。
第三类,以祖居地之名为姓。
如黔东南福泉等地苗族所流行的“喀编给”、“喀乾打”、”喀编打”、“喀香卡”、“喀往觉”等苗姓 ,
其中“编给”、“乾打”、“编打”、“香卡”、“往觉”等,均为原祖居地的苗语地名,但又早已演化成苗族内部的宗支名和苗姓。
黔东方言地区
黔东方言地区一部分苗族实行父子连名制。
凯里市和黄平县、雷山县、丹寨县境内女孩子苗名多以“阿”开头,男生以“嗲(dia)”开头。
剑河县的父子连名制名字多以十二地支和自然界动植物命名。
如:午(Ngux)、未(Mais)、申(Hxenb )、酉(Yul )、亥(Hat )、丑(Hxud )、寅(Yenx )等,
自然万物中如:花(bangx)、草(niangx)、水(eb)、石头(vib)等,子女的名字与父亲的名字构成了完整的家族世系。
例如剑河县南包寨的寨岛(zaid daox)家族,汉姓多为杨姓,字辈为“再、政、通、光、昌、胜、秀”。
苗语子孙七代人为:午尹岛(ngul yenx daox)——尹久岛(yenx jeex daox)——久养岛(jeex yangx daox)——养乔岛(yangx qiaol daox)——乔波岛(qiaol bod daox)等等。构成了一连串的家族系谱。
在剑河县南寨镇的锡绣支系中,在苗姓前面还要加上汉姓。
如柳富寨的人名:龙辛布钮(hxenb bod niel),
展留寨的人名:龙尼桑久(nil sanb jeex)。
以人名“龙尼桑久”为例,“龙”是汉族姓氏,“尼”是自己的名字,“sanb”是其父亲名字,“久”是苗族姓氏。
汉姓与苗姓并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同一个苗姓可能会有多个汉姓,而同一个汉姓往往存在多个苗姓。
一个自然村落内,平均十户人家使用一个苗姓(家族),但是名字却少得多。男女名字加起来不过数十个。
苗族人在见到陌生人的时候都要问:“mengx dios zaid ghab xid(你是哪个家族的?)”这个时候基本上问的就是苗姓,一般都会说:“wol dios zangl laib zaid mol bangf(我是展莱村卯家族的)”。
一个苗寨当中同一个汉姓内部可能有几十个苗姓之多,
苗族社会内部基本上用苗名苗姓,对外用汉名汉姓。
官方对苗族的姓名姓氏知之甚少。
但是在其内部苗姓汉姓并行不悖。
湘西方言地区
湘西方言(即东部方言)地区苗族流传的《古老话》说,苗族有十二个宗支,即十二大苗姓。
石宗仁先生整理:“仡濮”、“仡楼”、“仡慷”、“仡芈”、“仡驩”、“仡卡”,“仡削”、“仡徕”、“仡侃”、“仡宿”、“仡劳”、“仡雄吾” 。
东部方言的几大苗姓,一直在苗族内部世代相传。
川黔滇方言地区
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苗族地区,次方言和不同土语特别多,所以苗姓比较复杂。
黔西北赫章县境内西部方言滇东北次方言苗族,有“卯简”、“卯档”、“卯漏”、“卯蚩”、“卯远”、“卯懒”、“卯鲁”、“卯让”等苗姓;
川黔滇次方言苗族内部,有“姆叽”、“姆赤”、“姆吾”、“姆扒”、“姆绕”、“姆陇”、“姆尤”、“姆髦”、“姆低”、“姆举”等姓。
威宁县境内滇东北次方言苗族中,至今仍流行的有八大苗姓。即“卯展”、“卯荡”、“卯娄”、“卯蚩”、“卯简”、“卯鲁”、“卯绕”、“卯日”;
川黔滇次方言第二土语苗族,有“蒙优”、“蒙儿”、“蒙蚩”、“蒙荡”、“蒙鲁”、“蒙嚷”、“给蒙”、“格支”、“格宾浪”、“喀居”、“蒙汪”、“格蔑”等,共12苗姓。
“大花苗”(西部方言苗族的一个主要支系),内部有八大姓(宗支),即“蒙周”、“蒙当”、“蒙阶”、“蒙雌”、“蒙绕”、“蒙扎”、“蒙耶”、“蒙竹”。
川南珙县当地苗族(届“白苗”支系),内部有28姓。
即“夸叶”、“夸卯”、“夸洛”、“夸让”、“夸挡”、“夸虑”、“夸皆”、“夸杠”、“夸众”、“夸乃”、“夸两”、“夸这”、“夸路”、“夸抓”、“夸告”、“夸巴”、“夸暂”、“夸合”、“夸查”、“夸那”、“夸插”、“夸故”、“夸勒”、“夸耸”、“夸干”、“夸拿”、“夸捏”、“夸策”。
“卯”、“姆”、“蒙”,应是西部方言的大多数苗族的自称“Hmong”的不同汉字记音和谐音。
汉姓来历
苗族汉姓的由来大致可归入以下四种途径和方式
一、民间自己改用汉姓。
二、由原流行的苗姓或氏族头领和户主的名号按汉字译音而演化成的。
三、“官为立姓”。
四、汉人带入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