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17:00
《清嘉录》是清朝顾禄的一部系统记述江南地区岁时风俗的经典著作,逐条记录了正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丰富的时令习俗、饮食娱乐、文化掌故。今日是端午节,澎湃新闻经授权,摘录其中有关端午的部分。
端五
五日,俗称端五。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妇女簪艾叶、榴花,号为“端五景”。人家各有宴会,庆赏端阳。药市、酒肆,馈遗主顾,则各以其所有雄黄、芷朮、酒糟等品。百工亦各辍所业,群入酒肆哄饮,名曰“白赏节”。
案:《荆楚岁时记》:“京师以五月一日为端一,二日为端二,三日为端三,四日为端四,五日为端五。”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谓:“端五之号同于重九。世以五为午,误。”长、元、吴《志》(指苏州长洲、 元和、吴县三地地方志——编者注,下同)皆载:“端午,簪榴花、艾叶以辟邪。”《昆新合志》云:“五月五日端阳节,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曰‘端阳景’,簪艾叶、榴花于头,以辟邪。”而江、震《志》皆云:“儿女辈之长者,则簪艾叶、榴花。”又云:“医家亦以雄黄、衣香送于常所往来之家。家买葵榴、蒲艾,贮之堂中。”《常昭合志》亦载是俗。江、震《志》谓:“端午日晴。主年丰,谚云:‘端午晴干,农人喜欢。’”
译文
五月初五,俗称端五。这一天,要在瓶中插上蜀葵、石榴、蒲蓬等,妇女在头上插艾叶、石榴花,称为“端五景”。各家各户摆宴会庆祝端阳节。药铺、酒馆会向老顾客馈赠雄黄、芷朮、酒糟等物品。这一天,各行各业的人也都停工,一起到酒馆畅饮,叫作“白赏节”。
挂钟馗图
堂中挂钟馗画图一月,以祛邪魅。李福《钟馗图》诗云:“面目狰狞胆气粗,榴红蒲碧座悬图。仗君扫荡幺么技,免使人间鬼画符。”又卢毓嵩有诗云:“榴花吐焰菖蒲碧,画圆一幅生虚白。绿袍乌帽吉莫靴,知是终南山里客。眼如点漆发如虬,唇如腥红髯如戟。看彻人间索索徒,不食烟霞食鬼伯。何年留影在人间,处处端阳驱疠疫。呜呼,世上罔两不胜计,灵光一睹难逃匿。仗君百千亿万身,却鬼直教褫鬼魄。”
案:《唐逸史》:“明皇因疾,昼卧梦蓝袍鬼从一小鬼,擘而啖之,自称终南山进士,誓除天下虚耗之业。乃诏吴道子如梦图之。批其后曰:灵祇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兼靖妖氛。”又孙逖、张说文集有《谢赐钟馗画表》。又刘禹锡有《代杜相公及李中丞谢赐钟馗历日表》。又《五代史·吴越世家》:“岁除,画工献钟馗击鬼图。”沈存中《补笔谈》:“熙宁五年,上令画工模拓吴道子钟馗像镌版。除夜,遣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府给赐。”但考刘宋征西将军宗悫,有妹名钟葵,见其母郑夫人墓志,《梦溪笔谈》载之。家雪亭云:“今俗有钟馗嫁妹图,以此而讹。”又后魏有李钟馗。《北史》:“尧暄本名钟葵,字辟邪。”又《恩幸传》有宫钟馗。又《杨慎外集》云:“钟馗即终葵,古人多以终葵为名,其后误为钟馗。俗画一神像帖于门,手执椎以击鬼。好怪者遂相传钟馗能啖鬼,又作钟馗图,言钟馗为开元进士,尤为无稽。”是钟馗之名,由来已久,特开元始有画耳。胡浩然《除夕》诗云:“灵馗挂户。”则知古人以除夕,今人以端五,其用亦自不同。俗又称水墨画者曰“水墨钟馗”。蔡铁翁诗:“掀髯墨像聊惊鬼。”又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钟进士画像,端午悬之以逐疫。”诗云:“进士头衔亦恼公,怒髯皤腹画难工。终南捷径谁先到,按剑输君作鬼雄。”江、震《志》云:“五日,堂中悬钟馗画像。”谓旧俗所未有。
译文
自端五之日起,要在厅堂里挂钟馗画像一个月,以驱除妖魔鬼怪。李福作《钟馗图》诗:“面目狰狞胆气粗,榴红蒲碧座悬图。仗君扫荡幺么技,免使人间鬼画符。”卢毓嵩有诗:“榴花吐焰菖蒲碧,画圆一幅生虚白。绿袍乌帽吉莫靴,知是终南山里客。眼如点漆发如虬,唇如腥红髯如戟。看彻人间索索徒,不食烟霞食鬼伯。何年留影在人间,处处端阳驱疠疫。呜呼,世上罔两不胜计,灵光一睹难逃匿。仗君百千亿万身,却鬼直教褫鬼魄。”
秤锤粽
市肆以菰叶裹黍米为粽,象秤锤之形,谓之“秤锤粽”。居人买以相馈贶,并以祀先。
案:杜台卿《玉烛宝典》云:“五月五日,以菰叶裹黏米者,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散也。”宋祝穆《事文类聚》:“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锤粽、九子粽等名。”刘敬叔《异苑》谓粽子,屈原姊始作。吾乡以之祀先,盖本吴均《续齐谐记》“五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屈原”之意。而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端午尚角黍,亦有依古作筒粽者。”诗云:“裹就连筒米宿舂,周遭彩缕系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覆松。”长、元、吴《志》及江、震、常、昭《志》皆云:“五日,食角黍。”《昆新合志》:“五日,相饷以角黍,俗名粽子。”范《志》亦云:“以角黍、水团、彩索、艾花、画扇相饷。”
译文
市场上卖的粽子多是用菰叶裹上黍米,包成秤砣的形状,叫作“秤锤粽”。百姓买来相互馈赠,并用来祭祀祖先。
雄黄酒
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又以余酒染小儿额及手足心,随洒墙壁间,以祛毒虫。蔡云《吴歈》云:“秤锤粽子满盘堆,好侑雄黄入酒杯。余沥尚堪祛五毒,乱涂儿额噀墙隈。”
案:孙思邈《千金月令》:“端五,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而冯慕冈《月令广义》则云:“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余酒染额、胸、手足心,无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实丹砂也。”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五日剉蒲根入火酒,和雄黄饮之。或以涂小儿额上。”诗云:“细切蒲菹劝举觞,不须九节认灵菖。娇儿怯试烧春味,一抹妆成半额黄。”九县《志》皆载:“五日,饮雄黄菖蒲酒。”而《昆新合志》并云:“随洒墙壁间。”
译文
将雄黄研磨成粉末,把菖蒲的根切成碎屑,泡在酒里,叫作“雄黄酒”。把喝剩的酒涂抹小孩子的额头、手心和脚心,再在墙角落里洒一些,用来驱除毒虫。蔡云《吴歈》说:“秤锤粽子满盘堆,好侑雄黄入酒杯。余沥尚堪祛五毒,乱涂儿额噀墙隈。”
蒲剑蓬鞭
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案:《本草纲目》:“菖蒲,一名水剑。”王曾帖子:“旋刻菖蒲要辟邪。”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蒲剑,截蒲为之,利以杀鬼,醉舞婆娑,老魅亦当退避。”诗云:“破他鬼胆试新硎,三尺光莹石上青。醉里偶然歌斫地,只怜蒲柳易先零。”《昆新合志》云:“五日,户悬蒲、蓬、桃、蒜等物以辟邪。”
译文
截取菖蒲的叶子作剑,割飞蓬的梗作鞭,再加上桃枝、蒜头,悬挂在床头、门上,都能驱鬼。
采百草
土人采百草之可疗疾者,留以供药饵,俗称“草头方”。药市收癞虾蟆,刺取其沫,谓之“蟾酥”,为修合丹丸之用,率以万计。人家小儿女之未痘者,以水畜养癞虾蟆五个或七个,俟其吐沫。过午,取水煎汤浴之,令痘疮稀。
案:吴自牧《梦粱录》:“五日,采百草,修制药品,为辟瘟疾等用,藏之良验。”江、震《志》:“五日,采百草,留以供药品。觅虾蟆,收蜈蚣,斩蛇头,皆以制药。”《昆新合志》:“五日,采百草之可疗疾者,合诸丸药。”
译文
本地人采集百草中可以用来治病的,留着当作药饵,俗称“草方头”。药市收购癞蛤蟆,用针刺癞蛤蟆的皮肤来提取它的浆液(腺体分泌物),称之为“蟾酥”,作合成药丸之用,大约需要上万只。家里的小孩没有出过痘的,在水池里养五、七只癞蛤蟆,等它们吐了沫。午后,将癞蛤蟆吐过沫的水煮沸给小孩子洗浴,可以减少出痘的几率。
健人
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为之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
案:《唐宋遗纪》:“江淮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绡剪制艾叶,或攒绣仙佛、禽鸟、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縠凤麟,茧虎,绒蛇,排草蜥蜴,又螳螂、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为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盖即吾乡之“健人”也。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亦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骑虎状,妇女皆戴之。”诗云:“画将眉目施襟裾,剪帛先知艾气除。何物幺么呼健者,势成骑虎复何如。”而长、元《志》皆载:“五日剪绸为人,以坐虎背。或并用金丝,加以蒜粽之类,名曰‘健人’。”《吴县志》又谓:“以金银丝为蒜形、虎形,骑人于虎,名曰‘健人’。极细小,悬髻上。贫家则以铜丝、金箔为之。”蔡铁翁《吴歈》注谓:“即古步摇。”诗云:“插鬓金摇亦健人。”江、震《志》亦载:“五日,以彩绒杂金,缠结符袋,戴之钗头,互相馈遗。”
译文
做买卖的人用金银丝线制作成繁缨、钟铃等形状,如人骑在老虎背上,非常精巧。连缀上小钗,串成一串,有的是用铜丝、金箔制作的,供妇女插在鬓角做装饰。妇女们也相互赠送这种饰品,叫它“健人”。
雄黄荷包褭绒铜钱
制绣囊绝小,类荷包之形,中盛雄黄,谓之“雄黄荷包”。彩绒褭铜钱为五色符,谓之“褭绒铜钱”。皆系襟带间以辟邪。
案: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妇女制绣袋,绝小,贮雄黄。系之衣上,可辟邪秽。”诗云:“石榴花底绣工忙,夹袋功收药石良。赠我定知囊可括,从来口不设雌黄。”
译文
妇女们缝制非常小的绣囊,类似荷包的形状,里面装上雄黄,叫作“雄黄荷包”;把铜钱系上彩色的丝绒做成五色符,叫作“褭绒铜钱”。这两种饰物都是系在襟带间用来辟邪的。
老虎头老虎肚兜
编钱为虎头形,系小儿胸前,以示服猛,谓之“老虎头”。又小儿系赤色裙襕,亦彩绣为虎形,谓之“老虎肚兜”。
案: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人午日制老虎头,系小儿襟带间,示服猛也。”诗云:“乙威曾不露全身,一例牙须巧制新。唤作虎头痴亦好,管中窥豹又何人。”
译文
把铜钱编成老虎头的形状,系在小孩子胸前,表示降服威猛之敌,叫作“老虎头”。给小孩子系上红色的裙襕,也彩绣上老虎的形状,叫作“老虎肚兜”。
独囊网蒜
择蒜本之不分瓣者,结线网系之以为饰,谓之“独囊网蒜”。
案:吴曼云《江乡节物词》亦有《咏网蒜》诗:“不随葱薤付兰锜,网结千丝压线迟。绝似帘波垂影处,误他银蒜入罘罳。”
译文
选择不分瓣的大蒜,编结线网将蒜装在里面,系在身上做装饰,叫作“独囊网蒜”。
长寿线
结五色丝为索,系小儿之臂,男左、女右,谓之“长寿线”。谭大中《长寿线》诗云:“从来造物最多情,修短还凭玉指衡。五彩同心延百寿,一丝缠臂订三生。黄金不买前身慧,青史难逃再世名。儿女自痴侬作达,升沈无用访君平。”
案: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结五彩索系小儿臂上,即古之长命缕也。”诗曰:“编成杂组费功深,络索轻于缠臂金。笑语玉郎还忆否?年时五彩结同心。”《昆新合志》亦云:“五日,以红丝线纫小儿臂,男左、女右,以验日后肥瘠。”
译文
把五色线编成细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腕上,男系左,女系右,叫作“长寿线”。谭大中《长寿线》诗:“从来造物最多情,修短还凭玉指衡。五彩同心延百寿,一丝缠臂订三生。黄金不前身慧,青史难逃再世名。儿女自痴侬作达,升沈无用访君平。”
五毒符
尼庵剪五色彩笺,状蟾蜍、蜥蜴、蜘蛛、蛇、蚿之形,分贻檀越,贴门楣、寝次,能魇毒虫,谓之“五毒符”。郭麐《五毒符》诗云:“跂跂脉脉善缘壁,蜿蜿蛇蛇斗风疾。周身百足强扶持,密网千丝巧罗织。庞然独踞中央坐,四虫幺么一虫大。可怜乙骨走群妖,留向午时作奇货。五行志传何人作,荆楚岁时多寄托。千秋那得孟尝君,六代谁如王镇恶。角黍须盛五彩筒,蛟龙波底泣孤忠。六丁六甲符安用,且避人间虿与蜂。”
案:《青齐风俗记》:“谷雨日画五毒符,图蝎子、蜈蚣、虺、蛇、马陆之状,各画一针刺之,刊布家户,以禳虫毒。”吴俗则在端五。蔡铁翁《吴歈》注云:“五毒:蟾蜍、蜥蜴、蜘蛛、蛇、蚿也。”吴曼云《江乡词》小序亦云:“杭俗,午日扇上画蛇、虎之属,数必以五,小儿用之。”
译文
尼姑庵里的尼姑将五色彩纸,剪成蟾蜍、蜥蜴、蜘蛛、蛇、蚿(又名马陆)的形状,赠送给施主,贴在门楣上、寝室里,可驱除毒虫,叫作“五毒符”。郭麐作《五毒符》诗:“跂跂脉脉善缘壁,蜿蜿蛇蛇斗风疾。周身百足强扶持,密网千丝巧罗织。庞然独踞中央坐,四虫幺么一虫大。可怜乙骨走群妖,留向午时作奇货。五行志传何人作,荆楚岁时多寄托。千秋那得孟尝君,六代谁如王镇恶。角黍须盛五彩筒,蛟龙波底泣孤忠。六丁六甲符安用,且避人间虿与蜂。”
辟瘟丹
男女佩带辟瘟丹,或焚于室中,益以苍朮、白芷、大黄、芸香之属,皆以辟疫祛毒。又谓五日午时,烧蚊烟,能令夏夜无蚊蚋之扰。蔡云《吴歈》云:“蒲蓬卵蒜挂床前,芷朮香芸地下燃。还怕夜来眠不稳,碧纱帐外点蚊烟。”
案:《月令事宜》载:“五月五日,收藏浮萍干为末,和雄黄作纸缠香。焚之,能避蚊。”然江、震《志》则云:“五日,采百草焚之,以避蚊蚋。”又《昆新合志》云:“五日,烧苍朮、白芷、辟瘟丹并蚊烟,以祛毒虫。”
译文
男女佩戴辟瘟丹,或者在房间里焚烧,再加上苍朮、白芷、大黄、芸香等,都有辟邪驱毒的作用。据说在五月初五的正午,点燃蚊香,能在夏夜不被蚊虫叮咬。蔡云《吴歈》说:“蒲蓬卵蒜挂床前,芷朮香芸地下燃。还怕夜来眠不稳,碧纱帐外点蚊烟。”
划龙船
龙船,阊、胥两门,南、北两濠及枫桥西路水滨皆有之。各占一色,四角枋柱,扬旌拽旗,中舱伏鼓吹手。两旁划桨十六,俗呼其人为“划手”。篙师执长钩立船头者,曰“挡头篙”。头亭之上,选端好小儿,装扮台阁故事,俗呼“龙头太子”。尾高丈许,牵彩绳,令小儿水嬉,有独占鳌头、童子拜观音、指日高升、杨妃春睡诸戏,谓之“梢”。舵为刀式,执之者谓之“挡舵”。画舫游客争买土罐掷诸河,视龙舟中人执戈竞斗,入水相夺以为娱乐,谓之“罐头”。多者受上赏,号为“做胜会”。胜会之时,先有葛袍、缨帽之人,鞠躬、声喏于前舱,手执五色小旗插画舫之楣,而后诸龙各认旗色,回朝盘旋,谓之“打招”。一招水如溅珠,金鼓之声与水声相激。出龙之前数日,祀神演试,曰“下水”。上岸送神,谓之“拔龙头”。当头之人,率皆里巷游手,隔岁先以带叶竹竿竖桥上为来年出龙认色,其名曰“钻五”。月朔互相往来,名曰“拜客”。余则日驻塘河。交午曼衍,粲如织锦,男女耆稚,倾城出游。高楼邃阁,罗绮如云,山塘七里,几无驻足之地。河中画楫,樴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欢呼笑语之声,遐迩振动。土人供买耍货、食品,所在成市,凡十日而罢。俗呼“划龙船市”。入夜,燃灯万盏,烛星吐丹,波月摇白,尤为奇观,俗称“灯划龙船”。郡中踏布坊人操小舟,亦鸣金伐鼓,划桨如飞,俗呼“烟囱洞”。有无名氏《划龙船》乐府云:“汨罗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端阳前。苏州龙船夸绝胜,百万金钱水中迸。冶坊浜口斟酌桥,楼头水面争妖娆。小龙船划疾如驶,大龙船划乱红紫。胜会争夸十日游,青帘画舫结灯球。四更堤外笙歌散,博得人称假虎丘。”又蔡云《吴歈》云:“胜会山塘看水嬉,大船几处插红旗。挈瓶人向波心跳,苦忆汨罗怀石时。”
案:丁度《集韵》:“划,胡瓜切,音华。舟进竿谓之划。”欧阳修《五代史》:萧结令祈阳。方暮春时,有州符下,取竞渡船。结怒批其符,曰:秧开五叶,蚕长三眠,人皆忙迫,划甚闲船?守惭而止。又《旧唐书·杜亚传》:“江南风俗,有竞渡之戏,方舟并进,以急趋疾进者为胜。亚乃令以漆涂船底,贵其速进;又为绮罗之服,涂之以油,令舟子衣之,人水而不濡。”然皆在春中,不在端阳。或曰“五日竞渡,相传吊三闾大夫而作”,本《荆楚岁时记》之说;但于吴地无涉。赵晔《吴越春秋》以为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而作。周栎园《因树屋书影》以为习水报吴,托于嬉戏。宗懔引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谓是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氏。然则荆楚自为灵均,吴越自为子胥耳。高濂《遵生八笺》云:“南方竞渡者,治其舟使轻利,谓之‘飞凫’,又曰‘水车’,又曰‘水马’。盖越人以舟为车,以楫为马也。”今俗“烟囱洞”,殆其遗制。《吴县志》:“端午为龙舟竞渡,游船聚集,男女喧哗,管弦杂沓。投鸭于河,龙舟之人争入水相夺,以为娱乐。”旧在胥门塘河。故邵长蘅《冶游》诗有“五月胥江怒,水嬉欢竞渡,团扇薄不遮,故教冶容露”之句。又族高伯祖侠君先生有《竞渡词》十首,今录其三。词云:“锣挟鸣涛鼓骇雷,红旗斜插剪波来。锦标夺到轩腾处,风卷龙髯雪作堆。”“香拨琵琶内府调,紫檀截管玉装箫。绝怜天上《霓裳曲》,吹遍红阑四百桥。”“鼓翻旗飐跃凫鹥,黄篾推开粉颈齐。贪看河心龙影乱,忘人偷眼柁楼西。”《昆新合志》亦云:“五日,有龙舟竞渡之戏。”康熙间,城内外有舟五、六,后已绝响,近复如旧。
译文
端午划龙船,在阊门、胥门,南濠、北濠,以及枫桥西路的水边都有。划船比赛时,每队龙船各选一种颜色,船的四角固定着四根柱子,上有旌旗飘扬,中舱设鼓吹手。每条龙舟两边划船的各有十六人,民间把这些人叫“划手”。撑船的熟手拿着长钩站在船头,叫作“挡头篙”。船头上,挑选容貌姣好的小孩装扮台阁故事里的人物——“龙头太子”。船尾高一丈,挂着彩绳,让小孩子戏水,有独占鳌头、童子拜观音、指日高升、杨妃春睡等戏曲里的扮相,叫作“梢”。船舵像刀,掌舵的人叫作“挡舵”。坐在画舫上的游客,争相买土罐投到河水里,观看龙舟中的人执戈打斗并跳入水中争夺这些土罐。这些土罐叫作“罐头”。抢到罐头最多的,会受到重奖,叫“胜会”。做胜会的时候,先有穿葛袍、戴缨帽的人,在前舱鞠躬、唱喏,手里拿着五色小旗插在画舫的门楣上。然后,各条龙船认领自己船的旗色,回到船上。船在水面上来回盘旋,叫作“打招”。船身一旋,水花四溅,金鼓声和击打水的声音相互应和。龙船下水之前几天,要祭神试演,叫作“下水”。龙船上岸后,要举行祭祀仪式送神,叫作“拔龙头”。每条龙船领头的人,都是各里巷弄水的好手。前一年先把带着叶子的竹竿立在桥头,作为来年划龙舟要认的船色,这叫作“钻五”。五月初一,龙船之间相互走访,叫作“拜客”。赛龙舟期间其他时候,龙船都停靠在塘河。中午比赛的时段,龙舟在水上络绎不绝,灿烂如锦绣,男女老少倾城而出前往观看。高高的亭台楼阁里,穿绫罗绸缎的,人山人海;七里山塘,几乎没有立足的地方。河面上画舫像鱼鳞一样密布,几乎没有多余的航道供其他船只航行。人们的欢笑声震动远近。当地做生意的,给游人准备了各种玩具和饮食,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成了集市。赛龙舟的活动一直持续十天才会结束。民间叫“划龙船市”。到了夜晚,万盏灯火照亮夜空,烛光中摇曳着丹红的光亮,波光里浮动着月色,蔚为奇观,民间叫“灯划龙船”。城中踏布坊的人,在夜色里,驾着小船,敲着锣,打着鼓,在河面上划行如飞,称之为“烟囱洞”。有无名氏作《划龙船》乐府诗:“汨罗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端阳前。苏州龙船夸绝胜,百万金钱水中迸。冶坊浜口斟酌桥,楼头水面争妖娆。小龙船划疾如驶,大龙船划乱红紫。胜会争夸十日游,青帘画舫结灯球。四更堤外笙歌散,博得人称假虎丘。”蔡云《吴歈》说:“胜会山塘看水嬉,大船几处插红旗。挈瓶人向波心跳,苦忆汨罗怀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