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11:40
《秋夕》唐 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农历七月初七,遥遥相望一载的牛郎织女,只为在这一天的鹊桥相会。七夕,被后人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自先秦,《诗经·小雅·大东》提及织女、牵牛在内的六个星宿名称,且将二者赋予人格化特征,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便开始在民间流传。汉代时,七夕被赋予了妇女向织女星乞巧智慧与巧艺的人文内涵,形成了七夕乞巧习俗;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句后,李善引曹植《九咏》注云:“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到清朝,乞巧之俗最为鼎盛。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蛛丝卜巧”条记下了宫中盛景:“帝与贵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华清宫游宴,时宫女辈陈瓜花酒馔列于庭中,求恩于牵牛、织女星也。又各捉蜘蛛于小合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胤禛十二月景行乐图》之“七月乞巧”(局部)清 故宫博物院藏
《西江月.新秋写兴》宋 刘辰翁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相传织女是一位美丽聪慧、心灵手巧的仙女。古时女孩们在这晚对着天空的郎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祈求天上的女神能赐予她们良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祈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山水楼阁册》(其一)清 陈牧 故宫博物院藏
《步蟾宫·闰六月七夕》清 顾贞观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天公定亦怜娇俊念儿女、经年愁损。早收回、溽暑换清商。翻借作,兰秋重闰。
牛郎与织女的一期一会,被古代文人们描绘传颂在了诗词歌赋中。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愿大家,执身旁良人手,看当时的月亮,照此刻的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