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8 03:23
很多人都是从孩子一降生才开始学习与孩子打交道!当然,这种事情也不可能先天就会,有些人也许在自己还没有孩子的时候,从身边的事例中,或者长辈的言传身教中学到了一些经验做法。但不管怎样,最关键的,还是不断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去感悟,去摸索,去校正,让自己和孩子都能在日积月累的互动与碰撞中了解并尊重彼此的行为和习惯,从而达到一种默契与和谐。
第一,共情。
理解尊重孩子的处事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孩子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不能处处以成人的思维来要求孩子。这一点很重要,与孩子真正产生共鸣了,才会让孩子从内心感觉大人是很爱自己的,而自己也离不开大人,由此产生一种彼此心灵依赖与依偎感。
第二,交流。
放低姿态,以孩子朋友的角度来与孩子交流沟通,少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强制命令孩子,增进彼此的信任感和亲密感。强制命令会让孩子感到压抑、厌烦,直至打心底抵制。即便孩子在家长的威慑下表现得顺从,那也是一种不自然的硬性强压的结果,孩子的内心可能不会接受并尊重这样的家长,久而久之,与家长没什么真情流露了,而家长也无从知晓孩子真正的内心想法,这样的亲子关系充满尴尬与矛盾,已经有了裂痕。
第三,尊重。
尊重孩子,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慎重考虑孩子在家庭事项中的提议。再小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这由孩子大脑的客观思维决定,是不受大人外在控制的。所以,对待孩子的一些奇思妙想,只要不是太过离谱,都应鼓励并尊重孩子的意愿。这样能让孩子产生一种莫大的成功感、满足感,和对事物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这在孩子一生是非常关键的。
第四,倾听。
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的意愿和诉求有足够的表达机会。每个人都有倾诉的需要,其实好多事情,孩子并非是需要家长介入解决,而只是想对大人说出来,孩子内心也就释然了。比如,很多家长都会感到,孩子有时有意无意会告诉家长学校的事情,像自己被欺负了,对那些同学有好感等,但是当家长提出要帮孩子解决时,孩子却很反感,甚至表示“你再这样,我以后什么都不告诉你了!”
第五,闭嘴。
不能总为了一点小事情对孩子啰嗦,避免引起孩子逆反心理。孩子是一颗幼苗,需要多做正面引导与鼓励,而一味抱怨啰嗦会让孩子不胜其烦,打击孩子自尊心,内心抵触,甚至心生恨意。
第六,表扬。
及时发现孩子的长处并加以鼓励,强化孩子在某些方面的长处与潜在优势。孩子对事物的兴趣与专注往往建立在成功的摸索与收获的满足中。而一旦家长在某些方面发现孩子的行为趋势并不断在有意无意中予以强化与表扬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无比的自信,从而将某些方面的兴趣与爱好转化为人生的专长与优势。
第七,规矩。
制定规则,按照规则的约定来约束日常生活,让孩子形成固定的良好习惯。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与规矩意识让人受用无穷。要知道,什么事情都有其内在规律与要求,对孩子来说,无论是上学还是与朋友相处,都要遵从学校的规矩,以及与人相处的规则,这样才会在学校与社会交往中不断进步与成长。
第八,强硬。
不能一味的溺爱孩子,在原则问题面前要强硬,让孩子对原则特别是法律制度等要有敬畏感。无原则的爱是错爱,是偏爱,会让孩子产生错觉,会让孩子迷失方向。
第九,快乐。
快乐是幸福之本,孩子感到愉悦,能最大激发孩子的潜能。这一点无需多言。
一句话,平等以待,心心相融,快乐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