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2 00:23
说到三国中的王允,大家应该都知道,他的家庭还是属于那种那种名门望族,在董卓死了之后,王允就和吕布一起执政。但是当时董卓的余党却还在,结果最后攻破长安。王允的一生其实还是比较坎坷的。
王允是被董卓部将杀死的;王允被杀其实早就有人有预言。
汉室将倾,刘姓皇室人才凋零,外戚无能,灵帝时期的宦官力量也在经过少帝、献帝之变,何进引董卓进京后都消耗殆尽,从此东汉皇室一蹶不振。进入了权臣时期。
王允早年被宦官张让陷害多次入狱,后来多亏大将军何进向汉灵帝求情保全了性命。王允感何进救命之恩,后来在灵帝驾崩之后,王允进京奔丧,就此投靠了外戚何进。但是这何进不是个有能力的主。何进是大将军,位列三公,又有太后撑腰,本来是占有极大的优势,却害怕宦官力量,秘密调遣外臣带兵入京。早先就有臣僚进言何进,说率领一只偏师,挑选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利用太后的旨意,把宦官集结到一起,一起诛杀了就完事。入今,调边臣入京,边臣一旦作乱如何是好?但是这何进不是个有勇气的人,又爱惜自己的名声,觉得自己是大将军,能约束住外臣,所以调派外臣入京没有什么事。
后来,何进调遣边臣入京的消息走漏了,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就想秘密除掉何进。十常侍假借少帝和何太后的旨意宣何进入宫。这时候,曹操和袁绍都在大将军左右,一起认为这必定是宦官的假意宣召,不让何进进宫,何进以为是太后旨意,便说道:太后与我是同胞,又怎么会害我呢?曹操和袁绍又派近侍跟随何进,至宫门前,宦官不让侍卫进入,待何进进去后变伏杀了何进。
王允再次离开京都任河南尹,后董卓、袁术领兵入京,王允又派兵保护少帝,后背拜为太仆。董卓排除异己,逐渐掌握朝政,废少帝立献帝,毒杀太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王允内心忠于汉室,边秘密筹谋诛杀董卓,经过周密筹谋,又利用董卓与义子吕布的矛盾,在百官恭贺皇帝,拜祭太庙的时候诛杀了董卓,一举天下皆知。
常言道,盛则必衰,王允自诛杀董卓之后,内心不像以前那样了,也不和公卿们推心置腹了。蔡文姬之父蔡邕是有名的文学家,但是时董卓的旧臣,感其知遇之恩,在听到董卓死后不禁叹息一下,因此被王允下狱问罪了。后来蔡邕上书希望受刑保全自己的余生,来完成史书的编纂。但王允不允许。士大夫们都替其求情,太尉马日磾专程前往王允住处,替蔡邕说情:"伯喈(蔡邕字)是难得的旷世奇才,学问渊博,见多识广,特别是对本朝故事了解颇多,应当给他机会,让他继续写成史书;况且伯喈以忠孝闻名于士大夫之中,现在以莫须有之名给他判罪,恐怕有失众望,不服人心吧!"王允根本不听劝告。马日磾没有办法,后来感慨地对别人说:"王允这种作法恐怕不行吧!善待人才,这是一个国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命脉,而让国家经典得以流传,则是重视国家制度和创作的保障。如今,像王允这样不重视贤才,切断国家的命脉,阻碍国家经典的流传,难道能维持久远吗?"结果一语成谶。后来,蔡邕冤死狱中,朝野都对王允议论纷纷。这是王允后来被杀的起因之一。
王允真正被杀的主因是在处理董卓的部将这件事情上。董卓是西凉军阀,其手下的凉州兵战斗力强,大家想想后来的马超,抵挡关羽的庞统等人皆为凉州人。朝中对于如何处置这些人有着比较大的分歧,王允本来想赦免董卓的部将,后来又反复,准备取缔凉州兵。这下凉州兵不干了,夺人饭碗的事谁干。于是凉州军中有实力的李傕和郭汜偷偷的散播谣言,说王允要杀光凉州兵,煽动凉州兵的敌对情绪,还拿蔡邕的例子来说与凉州人。整个凉州对王允都痛恨之极。于是凉州兵迅速集结起来,在李郭二人的带领下杀向长安。东汉末年,官军的力量不堪一击,又怎么打得过求生的凉州兵。凉州兵一路势如破竹攻下了长安。并且逼迫献帝交出王允,在宣城门下处决了王允,时年56岁。
王允被杀最终还是不听忠言、处理残兵不当所致,早先有人说派遣黄埔嵩去做他们的首领,安抚他们,王允不听。最终导致都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