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2 00:22
说到介子推,大家肯定都知道,他是和清明节有关系的。他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的属臣。介子推在当时和晋文公一起流亡19年,一直都是中心耿耿,但是后来晋文公重新登帝了之后,介子推却直接选择了隐居?这是为什么呢?最后被活活烧死。那么他隐居的地方在哪呢?当初为什么会选择隐居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时期,有一个悲剧人物,他的名字叫介子推。最初的时候,他跟着晋文公一路逃亡,受了很多的苦。虽然没有听说他为文公出过什么计策,可是有一次在关键时刻,他却舍身救主,割掉自己的腿肉救活了因为饥饿而濒临死亡的主公。即便是这一个功劳,也是很了不起的了,更何况文公在外流亡近二十年,他都一直不离不弃地跟随左右呢。
然而当文公回国之后,却不知为何,没有对他进行封赏。但从后来文公的表现可以知道,当时没有封赏此人,极有可能就是因为文公自己忘记了。不过话说回来,介子推于他,那可是救命的恩情,这恐怕真不是轻易能忘掉的吧。本来国君忘掉,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为介子推也可以主动去求赏的,事实上当时很多人都这么做了。
可是介子推不愿意这么干,他觉得这是件丢脸的事。后来他在晋都城待了一段时间,仍然没得到国君的召见,于是心灰意冷,作了一首诗,就此隐居。不久之后,这首诗传到了宫里,被晋文公看到了。他大惊之下,才想起还有这么一位大恩人没得到封赏呢。于是立刻就派人去请介子推到宫里来。可是这一去打听才知道,此人已经不知去向很久了。
第一种说法是在西河界休南,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介休县。依照《史记·晋世家》的记载:“闻介子推入绵山,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西晋杜预,北魏郦道元、乐史和颀祖禹都认为“绵上之山”在西河界休南。
第二种说法是在山西省翼城县。根据《左传》记载,“晋侯于绵上以治军”和“赵简子迎宋乐祁饮之酒于绵上”,据此明代顾炎武推断乐祁从宋国来,不会绕远走河西介休一带,赵简子迎侯他的绵山绝不会在介休。当时晋国都城(现在的山西翼城县东南十五里处)附近倒有一座绵山,靠近曲沃,更合乎乐祁的行进路线。此处绵山似乎应是介子推隐身之地。
第三种说法是在山西省万荣县西南的绵山。根据现在的史学家考证,乐祁从宋至晋很可能穿越太行山南端,抄近路行进。赵简子迎候宋使者也不会离开都城太远。“晋侯系于绵上以治兵”,能够演练军队所以此地必定开阔,才有可能演练军队。晋国当时只有浍河以南有这种适合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山西稷、闻喜这一带。另根据乾隆年间的《万泉县志》所记载,万泉西南确有一座绵山。依照这里推断,这里的绵山可能就是介子推的隐居地。
最后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山西省平定县东。支持者的论据是山上有一座介子推庙,如果这里不是介子推烧死之地,那怎么会有他的祭庙。
事实上,介子推的隐居之地在何处已经不肯能知道了,古今地名大不相同,又没有地图记载留存,现在的人们也只能根据文献中的点滴记载找出可能的地方。介子推这位高洁自傲的隐士留给我们的美好传说永不会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