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2 00:16
在古代,尤其是皇室,最令人难以接受的就是“无子”了,因为在古代,只有儿子才能够作为继承人,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是非常重视儿子的。然而历史上无子的皇帝也有不少,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宋仁宗赵祯。宋仁宗一生其实不能说没有儿子,但是最终都早亡了,三个儿子没有一个活下来的,剩下的十几个孩子全都是女儿,却也还是有一半以上都早亡了,活下来的并不多。但是为什么宋仁宗会是这样的情况,他本身后宫嫔妃也不少,为何始终没有人能生出儿子来,反而是公主有那么多?既然没有儿子可以继承皇位,那宋仁宗最终又把皇位传给谁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他是“狸猫换太子”中的那个太子,包青天在世时的那个皇帝,他就是宋仁宗赵祯。宋仁宗一生仁义待人,在他治下,北宋名臣辈出、才子尽现,譬如包拯、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都是他治下名臣。
包拯公正不阿,敢于触怒权贵,如果宋仁宗不宽容,早就听信权贵谗言,将包拯拿下了。苏轼的弟弟苏澈在科举试卷上大骂宋仁宗,宋仁宗得知后,也不生气。
就连宫中的下人,宋仁宗也能宽容对待。他就是在宫中口渴了,也不会立即要茶喝,害怕因此连累服侍他的宫女。甚至于,他晚上饿了,为了不破坏制度,打扰太监,硬是忍到第二天天明。
除此之外,宋仁宗还会亲自审核死刑案,将很多死刑犯改判,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宋仁宗在位42年,给北宋带来了42年的繁荣,他驾崩之时,满朝文武大臣及全国百姓哭成一片,就连敌对国辽国皇帝都流泪了,世人评价他“除了当皇帝,什么都不能干”。
可是这样的一位英明仁义的君主,却没有留下一个继承人,不免让人唏嘘,那么宋仁宗到底为何无子呢?难道因为他身体不好所以不能生吗?
这个原因绝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宋仁宗也并不是一个孩子都没有,他先后拥有过3个儿子和13个女儿,只是到了最后只有女儿存活了下来,3个儿子都没能平安长大。
由此可见,宋仁宗绝对是有生育能力的。那么他无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他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宋仁宗对皇后无子非常不满,为了早日获得皇子,他定下了一个规矩,后宫中如果谁能生下皇子,那就是宋朝最大的功臣,这个皇子就是未来的继承人,而这个功臣便是未来的皇后。
然而事与愿违,虽然自此之后后宫内不时传来妃子怀孕的消息,可大多都没办法顺利生下来,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奇葩方式流产,即便有一两个漏网之鱼顺利生下皇子,这些皇子也没有一个能平安长大。
宋仁宗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史学界推测,是因为后宫太勾心斗角。生下皇子的诱惑太大,后宫一旦有人怀孕,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其他人轮番阴谋毒害,所以基本不太可能顺利生下皇子,即便真的有皇子诞生,也很难平安长大。
宋仁宗就因为这一规定,导致终生无子,而且一直到他去世,都不知道无子的真正原因,实在是可怜。
宋仁宗一生有多子,可惜无一长大。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在宗室子弟中选择一人当皇子。古代传位都是父死子继,因此,宋仁宗是从一百多侄子中选择一人。那么,为何宋仁宗会选择赵宗实,而非其他宗室子弟呢?
首先,赵宗实的父亲是赵元俨,此人是宋真宗八弟,俗称八王爷。《宋史》中云: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赵元俨长得相貌堂堂,威势十足,大有王者气度。天下人都很怕他,就连辽国西夏都听闻他的名声。
确实,赵元俨在宋真宗、宋仁宗两朝地位极高,在诸侯王中最为显赫。当然,原因与长相没有半点关系,是赵元俨深得宋真宗信任。早在宋真宗还是王子时,就与八弟赵元俨关系亲密。宋真宗能够称帝,赵元俨功劳不小。因此,宋真宗继位后对赵元俨十分亲厚。
其次,赵宗实的父亲就曾经是预备役皇子。《续资治通鉴长编》云:允让,元份第二子也。上之幼也,真宗择宗室子年相若聪悟可亲者与游,召允让入禁中,旦暮请读共学,凡动作燕嬉,无一不中节,及上出阁,始用云韶乐导送允让归外邸云。又引《本传》云:养荆王子禁中,既长,命还邸。
换言之,赵允让就是预备役皇子。在宋仁宗年幼时,宋真宗就将赵允让养在宫中,名为伴读,实际上是做替补。万一宋仁宗暴毙,赵允让就会被立为皇子。当然,赵允让只能以宋真宗养子的身份继承皇位。
其三、赵元俨、赵允让、赵宗实一家势力强大。
赵元佐虽然是宋太宗长子,可是因为秦王赵廷美的事情,已经被宋太宗公开废为庶人,在宋真宗时期才恢复其爵位。但是,宋真宗对这位大哥颇为忌惮,与八弟亲近的同时,对大哥相对冷淡,致使赵元佐爵位始终不高,直到宋仁宗初年才被封为江陵牧。并且,宋仁宗继位第五年,赵元佐就去世了。
宋仁宗真正考虑继承人是在他在位二十来年左右。三十来岁还没皇子,确实让人头疼。那时诸侯王中唯一建在的就是八王赵元俨。赵元俨从宋真宗时期就担任大宗正(皇族族长)。选择继承人时,皇族也好,百官也好,几乎一致同意从赵元俨孙辈中选择。
赵元俨有十三个儿子,赵允让与宋仁宗关系极好,又接替赵元俨担任大宗正。因此,宋仁宗最终选择赵允让的儿子做继承人。当然,赵宗实本人的表现也是不错的。他被养入宫中,既要把宋仁宗、曹皇后当成父母孝敬,又不能表现的过于喜悦。毕竟他不是宋仁宗亲子。一旦宋仁宗的妃子生下皇子,他就会被扫地出门。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4月30日),赵祯于汴梁皇宫驾崩,享年五十四岁。据《宋史》记载,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开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