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本可被后人景仰,却做错一件事导致身败名裂

时间:2022-12-02 00:14

秦朝丞相李斯的一生实属可惜,他本可以享受后人对他的景仰,结果却是被赵高害的身败名裂。李斯帮助秦始皇一统六国,此后还大力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并且制定秦律,统一车轨、文字,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李斯却在秦始皇立的遗诏上动了手脚,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如果李斯没有这样做,哪怕他被赵高陷害,一样会得到后人的理解,可惜一步走错,就让李斯失去了翻身的机会。

李斯本可被后人景仰,却做错一件事导致身败名裂

对于李斯,太史公认为他本来可以成为大秦“周公”式的人物,彪炳于伟大史册,只是由于他的一念之差,才让他最后身亡名裂,与“大秦周公”擦肩而过,沦为历史的笑柄。

事实上,在秦国近四十年的从政过程中,李斯建立的功绩远远超过了文献中存有的那些概念化的记述,就像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也远远超过了汉代以来人们对他的片面化的暴政评价一样,其个中道理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勤政与辛劳实际上后人无法想象。

不过和嬴政的恶名是因为朝代的急剧变更造成的政治上判决死刑不同,李斯的悲剧式名声,更主要是由他自己一手造成的。观察李斯的一生,他的身上其实正好体现了现代中国人普遍所具有的那种以利益投机为人生信仰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特征。精致利己主义者们从来都是一边在为自己谋取个人最大利益,一边在自掘埋葬未来的坟墓。

李斯不是一个历史笑柄,而是真实人性最成功的杰作。这是我观察的结果。

李斯本可被后人景仰,却做错一件事导致身败名裂

(一)关于背楚赴秦

李斯,是楚国上蔡郡人,该地原属蔡国,有500多年历史,也称古蔡国,后来才被楚国吞并。王立群老师在讲述李斯离开楚国为秦国效力,说他不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时,首先应该考虑这个历史原因,即当时李斯心目中是不是已经接受楚国作为他的祖国的问题。

李斯年轻时在乡里当文书,是个没官位品级的小吏,但这替上司卖力干事的工作即让他训练出了能文善书的出众才能,又让他有机会洞察官场中的学问,促进他树立超越那些随意使唤他的那些庸官们的志向。

观察一个人,就首先应该考察他的志向品味。

至于他的志向,《李斯列传》里开始就提到他那著名的“老鼠哲学”,这个哲学至少反映了三点:

一是李斯急于出人头地,不甘居庸官之下任人驱使;

二是他没有表现出济世救民的仁义之心;

三是他羡慕的是仓鼠,仓鼠再优越也是老鼠,可见李斯为了个人目的,是可以不在乎名分甚至不择手段的。

要知道春秋战国时的士人,是很重视名分的,比如“志士不饮盗泉之水”“鲁儒不食鲤”等。

那么羡慕仓鼠的李斯终其一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们正好可以从他接下来的所作所为与功过得失,领获很多的人生感悟。

李斯本可被后人景仰,却做错一件事导致身败名裂

李斯想出人头地,就去拜在当时最有名的儒学大师荀子门下学习,然后才决定去秦国寻找机会。

这个决定应该与荀子有关,因为荀子游历过秦、楚、赵、齐等诸强国多年,对当时各国了解得很透。

荀子的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比孔、孟更贴近当时社会现实,他赞同尊王称霸和政法的威惩作用。

李斯去秦,《史记》中说是李斯自己的决定,那他之前为什么不直接去秦国呢?太史公实在不应该忽略荀子对李斯出道之初作出这一决定的决定性影响。李斯实际上也是从荀子这儿拿到了一张“双一流名校毕业生”的烫金名片。

前面已讲过,王立群老师认为李斯背楚赴秦,不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还把他与韩非比较,认为韩非才是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事实是这样吗?如果细究历史背景,其实不应该这么简单比较。

李斯是蔡国的亡国之民,李斯若不认楚国为祖国,也可以理解,这点且不说。再则,和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公子不同,李斯是楚国的底层平民,韩非不可能不维护韩国的根本利益,因为韩国的生死存亡就是他的根本利益。而李斯却不是,楚国亡不亡都不影响他的根本利益,他不必把自己的前途命运绑架在飘摇欲坠的楚国王权上。是利益关系的深浅程度,决定了韩非和李斯对各自国家的忠诚程度。

李斯的前辈、楚国的屈原和伍子胥就是例子。屈原是楚国的贵族,所以屈原会为自己的根本利益殉身,成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而受到楚王残酷迫害的伍子胥磨肝沥胆也要以楚国为仇敌,谁又会谴责他不爱国呢?

所以反过来说,要理解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只是对国民精神上的绑架与空谈,更是国民利益上的共有共享,这样的爱国主义才有长久真实、深层的生命力。楚国王权若能对百姓开明公正,广用人才,伍子胥、李斯也不会离开楚国。

李斯本可被后人景仰,却做错一件事导致身败名裂

(二)关于背吕投嬴

李斯到了秦国,正逢秦庄襄王病薨,嬴政年少,秦国大权掌握在太后和吕不韦手里。

要想在秦国实现抱负,找准起跳的平台非常关键。嬴政与太后深居秦宫,李斯是很难见到了,他没有例外首先投到了广揽宾客的吕相国门下当了一枚门客。当门客察言观色是他这时候的特长。

然后的经历大家都知道了,李斯通过吕不韦的关系得以接近嬴政,取得嬴政的青睐。李斯据说还向吕不韦推荐了嫪毐,帮吕不韦暂时解决了太后那边的麻烦。

结果呢,李斯通过吕、嫪之争,一举搞掉吕、嫪(包括太后)两大宫中权力集团,让自己成功登上秦国丞相之位。

不管这个过程是不是李斯当初预谋的,李斯有没有蓄意坑害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吕不韦,这场大争斗的最主要受益者就是嬴政和李斯。通过这一串惊心内战,李斯这个外来客卿和初理政事、幼年在外饱受苦难的嬴政的心从此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李斯替代吕不韦登上丞相大位若如螳螂捕蝉,李斯可曾注意到旁边还停有一只黄雀,一直在暗中紧盯着他?

精明的嬴政又是否仔细想过,李斯先不能保他的国家楚国,后不能保他的旧主吕不韦,未来又是否能忠心耿耿地承担重大遗命,保他嬴氏的帝国江山呢?

一个人忠诚的品格真的是骨子里的,与才能和是否亲近无关,通过细微末节更能窥察出来。忠诚比能力更重要,能力强、表面亲近而内心不能精忠的人,就不能让他承担关键时刻需要依靠绝对忠诚才能完成的重大使命。

同为秦国名相,李斯和吕不韦相比,李斯偏向于“文”质,投靠强秦兢兢业业地辅佐嬴政,嬴政一死他就不能独自面对重大挑战;吕不韦更显“豪”气,从破落户异人身上开始投资,一生克艰度难,直到老年被贬到外地仍壮心不已。

他们最后都被自己扶持上台的主子赐死,李斯临死贪生,想回上蔡家乡遛狗,吕不韦却是宁死不辱,人生境界大不同。

李斯本可被后人景仰,却做错一件事导致身败名裂

(三)关于背嬴随赵

自从得到嬴政青睐开始,到秦国以摧枯拉朽之势统一各国,然后又以销金筑城之威,打造万世帝国,李斯逢上的是千年难遇之机,历史上真是少人能与他相比。嬴政是李斯一生中最大的恩主,但是李斯真的做到了对嬴政忠心耿耿吗?

这答案大家也都知道,嬴政一死,李斯就背叛了他。掌握丞相绝对大权的李斯竟然屈从于赵高的诳惑私改遗诏,“废适立庶,变易神器”,可见那只黄雀拿捏李斯命门弱点之准狠。然后二世、赵高乱国,直接导致秦国迅速灭亡。

但是以秦国之无比强悍,为什么会迅速消亡呢?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也是李斯埋下的大雷,那就是郡县制的改革,它先已从内部消解帝国的基础。

李斯当初提议将分封制改为郡县制时,淳于越就向秦始皇指出了危险所在,“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些危词都被李斯驳回。结果呢?陈吴卒起,天下景从,项羽直捣秦宫,淳于越的预言全部应验,这不是李斯害了大秦基业吗?郡县制是好,能解决帝国远忧,但突然取消分封制,若各地骤起近忧谁来出头担当?

坑秦者,实李斯也。

李斯本可被后人景仰,却做错一件事导致身败名裂

李斯、陈吴、项刘这三拔埋葬秦国的人,都是楚国人,“亡秦必楚”谶语成真,也可以算是从李斯这儿就开始的吧?他们由内而外,一浪高过一浪猛烈冲垮秦国。李斯也许本无心坑秦,奈何大秦帝国真的就是坑在他的手里。

想当初青年嬴政以非凡气魄召回客卿李斯,让其一生实现抱负飞黄腾达。李斯听从赵高诳惑赐死扶苏,可以说是对嬴政临死托诏的深深辜负。大义不论,能辜负这么厚恩于他的嬴政,李斯还有什么人不能辜负呢?秦始皇真是看走了眼。

李斯年轻时就开始在官场中混,到秦国后顺风又顺水地从了近四十年的政,成为了一个职业政治家。而职业政治家,往往是最没有灵魂的,他们只谙熟于官场规则,最擅长于政治表演,无感于真实的民生大义。

李斯在权倾大秦帝国的时候,其实并没忘记荣极必衰这个道理,远的不说,近的他的恩人吕不韦的下场他应该是再清楚不过的。但问题是,对权势地位的深陷贪恋,让他看不清个人危机将从哪儿到来。他以为只要改诏后对二世忠诚,就能换来和对嬴政忠诚一样的结果,结果祸由此起。

李斯在狱中怪怨二世无道抛弃了他,他一生背叛和处理掉的人又少吗?他把韩非送进狱中毒死同门,他提议“焚书”毁灭祖师爷的儒家经典,他参与坑杀方士,他看着灭掉楚国他的家乡……

李斯之死冤吗?不冤,他的坟墓是他自己早已掘好的。李斯的悲剧下场,也仿佛是古代许多以法治国的改革派权臣们都逃脱不了的宿命。

标签: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我国国家通讯社行不行啊细狗新年贺词祝福语2023年祝福语新年新年贺词新年贺词祝福语居家抗病毒小药箱除夕高速免费吗2022年除夕高速免费吗春联春联句子大全春联句子大全七字年夜饭十二道菜年夜饭十二道菜单年夜饭吃什么年夜饭吃什么菜吃年夜饭的寓意年夜饭黑芝麻菊花茶晒菊花茶腌腊肉送妈妈生日礼物汉白玉送闺蜜水钻送女人礼物爸爸生日送礼物送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