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2 00:14
古龙所著作的陆小凤系列的小说《决战前后》里面,除了白云城主叶孤城与孤高剑客西门吹雪之外,还有一个人让人的印象非常深刻,这个人就是杜桐轩,人称城南老杜。在小说的开端的情节中,他与号称仁义满京华的李燕北之间的一场赌注,是整部小说的线索人物之一。
古龙书迷都知道,陆小凤的名字和武功来源于李商隐的《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同样的,城南老杜这个人物也有其原型:在"上海皇帝"杜月笙公馆的客厅里,悬挂着民国首任大总统黎元洪秘书饶汉祥手书的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城南老杜,即出于此。
对民国历史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上海滩有三位黑道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论辈分,杜月笙不如黄金荣;论凶悍,杜月笙不如张啸林。但为何最终只有杜月笙被称为"上海皇帝"呢?
其实从他的生平事迹看来,除了他的豪阔,更重要的是他为人处事的风范与气度,虽然身在江湖,但心胸之大、眼界之宽、人脉之广、手腕之圆滑老道,着实担得起"皇帝"这一名号。
杜月笙虽然读书不多,但多有妙论遗留后世。他曾说:"钱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别人存钱,我存交情。"杜月笙能够横行上海数十年而不倒,他在黑白两道存下的"交情"的确起了大作用。
杜月笙"存交情"的一大方式,就是有恩必报。在他的发迹史中,黄金荣是一个关键角色:杜月笙十四岁时,拜在青帮头目陈世昌门下,并由陈世昌介绍,在黄金荣手下当差,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步步走上了上海青帮的顶点。
虽然后来杜月笙已经可以和黄金荣平起平坐,但他一直还记着黄金荣提拔他的旧恩。1920年,上海督军卢永祥的公子卢筱嘉在黄金荣的荣记大舞台听戏,冲黄金荣力捧的名伶露兰春叫了一声倒好,被黄金荣派打手揍了一顿。
隔天,卢筱嘉找上门来,带着人马将黄金荣绑架了。得知消息的杜月笙上下打点,花了三百万大洋,终于把黄金荣赎了出来。
除了有恩必报,杜月笙还着意结交各界军政名流:黎元洪下台后,四处受人冷遇,但到上海时,杜月笙却招待得极为热情周到,前文提到的那副对联便是此时所得。
在当时的杜公馆中,可说是高朋满座,往来皆无白丁:少帅张学良、名士杨度、章太炎、章士钊等都曾是杜月笙的座上客,杜月笙的"月笙"二字,便是章太炎所起。
1931年,杜月笙花五十万大洋,在浦东高桥修建了"杜氏祠堂"。落成之日,国民政府自蒋介石以下,何应钦、胡汉民、孔祥熙等一干大员和段祺瑞、徐世昌、曹锟等北洋元老纷纷送来匾额祝贺。
三天的庆典中,杜月笙请来以四大名旦为首的各路名角献艺,累计开席上万桌,盛况空前,堪称民国第一堂会。
历来对杜月笙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是各方所公认的:杜月笙在民族大义上不含糊。
抗战期间,上海滩三大亨的行为迥然不同:张啸林非常干脆的当了汉奸,最终被戴笠派人暗杀;黄金荣虽不愿与日本人合作,但舍不得上海的偌大事业,只能委曲求全;而杜月笙却毫不动心,先赴香港、后去重庆,始终拒绝日本人的收买。
不仅如此,淞沪抗战期间,杜月笙掏出大把真金白银,资助抗日军队:谢晋元率部死守四行仓库,抵抗日本数万人进攻时,杜月笙筹集五卡车物资,冒死送去宝贵的补给;向抗日军队捐献5000把手枪,还集合自己的门徒1500人,组建抗日别动队,真刀真枪的与日本人交战。
淞沪抗战失败后,杜月笙带头将自己拥有的数艘轮船在江面上凿沉,堵塞长江航道,延缓了日本军队进入长江。
来到重庆后,杜月笙出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他亲自筹建了重庆医院,收容救治了大量受伤的抗日军民。他还在私下里援助过八路军,帮助购买过许多军用的通讯器材,当日本人在抗日根据地实施毒气战时,杜月笙立即购买了1000个荷兰生产的防具面具,辗转送到八路军手中。
除了明面上的抗日工作,杜月笙还充分利用他在青帮中的龙头地位,在严令手下门徒不得做汉奸的同时、还组建了人民行动委员会,统领各地江湖帮会,通力抗日。
总之,不论杜月笙之前的所作所为如何,在抗战期间,他做了一名中国人所应该做的一切,应当得到承认和纪念。
现在网络上讨论起杜月笙来,往往着眼于他做的诸多正面事迹。但不能讳言的是,杜月笙之所以能够攀交情、搞慈善,做出一副社会名流的姿态,其根源仍然是他有着冠绝民国的财力,而他的生财之路,就不怎么光彩了。
投奔黄金荣之初,杜月笙先是负责经营他名下的赌场:"公兴俱乐部",后来又贩卖鸦片,自此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着在帮会中地位的增长,杜月笙敛财的路数也越来越多,但总不过"黄、赌、毒"三项。1925年,杜月笙联合张啸林、黄金荣,在上海成立了三鑫公司,垄断了法租界的毒品交易。依靠法国人的势力,三鑫公司建立起了一张涵盖上海、西贡、马赛等地的毒品交易网络,有研究材料表明,当时世界上的海洛因交易,百分之八十以上要经过三鑫公司。
如此规模的毒品交易,杜月笙自然赚的盆满钵满。据统计,当时三鑫公司一年的利润,甚至超过整个北洋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称得上是富可敌国。正是有如此强大的财力支持,杜月笙才能够挥金如土。据当时人估计,杜月笙全家一年的日常花销,竟达到两百万大洋之巨,奢靡程度令人咋舌。
即使在抗战期间,杜月笙在积极运作抗日事宜的同时,也没有放过一切能够生财的机会。在重庆期间,杜月笙创办中华贸易信托公司等多家贸易机构,在后方与沦陷区之间大搞物资贸易,大大的赚了一笔。
虽然杜月笙也曾开设银行、医院等机构,竭力想要将自己的身家洗白,但事实就是事实,杜月笙的巨大财富中始终有着挥之不去的血腥与黑暗。
说杜月笙的结局是一个悲剧,似乎有些言过其实,毕竟在上海滩三大亨中,能够平安善终的只有他一人。但正如他自己所说:"那些政治大官,其实当我们是夜壶。晚上尿急了,想到用我们。用完了,一脚踢到床下,嫌我们又脏又臭。"
在杜月笙的发迹路上,没少做这些"又脏又臭"的事,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就是他参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帮助镇压上海的工人运动的残酷之举。
1927年4月11日晚上,杜月笙邀请上海工人运动的领袖汪寿华到府上做客,汪寿华为了摸清青帮对工人运动的真实态度,慨然只身赴约。
但当汪寿华到来后,杜月笙忽然变脸,指使打手打晕汪寿华,并将他装入布袋,活埋在了上海的枫林桥。随后,杜月笙等三大亨的手下倾巢而出,四处袭击工人纠察队,成为了这场反革命政变的主要凶手之一。事后,杜月笙被国民党授予了一个少将的头衔,一时之间大出风头。
但是,抗战胜利后,上海的租界已然消失,凭借租界实力发家的黑帮失去了最大的依靠。此时的杜月笙也失去了以往说一不二的地位,成为了国民党眼中的多余人物。
1945年,当杜月笙从重庆坐火车返回,接近上海时,他的门人传来消息,上海北站竟然挂满了声讨他的标语,而组织悬挂这些标语的,竟然是他的昔日门生、如今的上海市副市长吴绍澍。
1946年,上海参议会选举,杜月笙也参加了,但在投票前,蒋介石派人给杜月笙带话,希望由自己的亲信潘公展担任议长。失望透顶的杜月笙虽然在随后的投票中以最高票当选议长,但马上宣布辞职。从此,杜月笙刻意远离政治,专心做起了生意。
上海解放前夕,国共双方都曾经争取过杜月笙。然而,他权衡再三,终于还是举家迁往香港,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过上海。
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去世。去世前,杜月笙将历年来别人给他写下的所有借据找出来,吩咐子女将这些借据全部烧掉。在他看来,走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无论是他欠别人的、还是别人欠他的,只能统统一笔勾销了。
弥留之时,杜月笙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没有希望了,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这位最后的青帮大佬,却留下了这样的遗言,的确是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杜月笙去世之后,他的门徒等人就希望能够找人写出杜月笙的传记,最终由恒社同人公决,请当时颇负盛名的章君榖执笔。不过,杜月笙的传记不好写。杜月笙事迹虽多,但杜月笙毕竟是青帮出身,留下的文字材料不多,门徒更是多白丁。
于是,章君榖采用了跑新闻的写法,白天带着录音机采访杜月笙的亲朋好友。
到了晚上再把收集的资料整理。 当时写出来后,在传记文学杂志登出,一发表就好评如潮。 就连杜月笙的门人陆京生看了也赞叹不已。说这本书里的人物写谁像谁,如果杜月笙自己来写自传,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了。而且章君榖原本就是沪上人物,他写作时保留了当时不少的俚语俗话,一下把读者拉入到旧上海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这套书后面引进大陆,成为杜月笙唯一值得阅读的权威传记。如果你要了解杜月笙,读杜月笙传,这一本就可以了。很多人也常问我,自己情商低,应该看什么书,我一般推荐三本书,一本是杜月笙传,一本是胡雪岩传,一本是曾国藩传。当官要读曾国藩,经商可读胡雪岩,混社会当然可以看一看杜月笙传。前面给大家推荐过这套书,不到一天多就卖完了,好多读者在问,但也没有补上。因为这套书现在是尾货阶段,而且后面不会再加印了。毕竟杜月笙是一个争议人物,不好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