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8 03:01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 ;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谷雨节气的养生食物及养生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谷雨吃什么养生食物
菠菜
菠菜有补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清理肠胃热毒的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
薏米
薏米性味甘,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
红小豆
红小豆具有利湿,散血,解毒,疗寒热,止泄痢,利小便,治热毒,散恶血,除烦满,健脾胃的功效。
小米
谷雨前后,宜食用一些能够缓解精神压力和调节情绪的谷类食物。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黄鳝
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黄鳝肉性味甘、温,有补中益血,治虚损之功效。
茶膳
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滋味鲜活,香气怡人。
香椿
香椿芽,是香椿树的嫩芽,早春上市的树生蔬菜,被称为“树上蔬菜”。香椿不仅风味独特,而且营养价值较高,除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钾、钙、镁元素,维生素B族的含量在蔬菜中也是名列前茅。
黄豆芽
黄豆芽具有清热明目、补气养血、防止牙龈出血、心血管硬化及低胆固醇等功效。春天是维生素B2缺乏症的多发季节,春天多吃些黄豆芽可以有效地防治维生素B2缺乏症。
草莓
春季人的肝火往往比较旺盛,吃点草莓可以起到抑制作用。
菠萝
谷雨后气温上升,菠萝汁有降温的作用,并能有效预防支气管炎。菠萝含有一种叫“菠萝朊酶”的物质,它能分解蛋白质,帮助消化,促进血循环。
甘蔗
春天吃些甘蔗可以加快新陈代谢速度,帮助快速排出体内毒素。甘蔗是能清、能润,甘凉滋养的食疗佳品。
桑椹
谷雨养生多吃桑椹。农人喜欢其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谷雨前后,气温上升速度加快导致人免疫力下降,而桑葚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谷雨养生技巧
一、居
养阳多晨练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谷雨时节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更要注意心理保健,在精神上和体力上都不要过度疲劳和紧张,切忌遇事忧愁焦虑,甚至大动肝火。
早晨是采纳自然之气的好时机,而活动为养阳重要的一环,老年人可选择静中有动的运动如太极拳等。
运动能提高身体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达到“除湿”效果,但不要过度出汗,以免阳气外泄。野外春游也是不错之选,能疏散郁滞,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二、食
药膳益肝肾
谷雨一过,春季就要过去了,此时,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气处于旺盛时期,是身体补益的好时机,应适时进食补血气的食物,但不能像冬天一样大补,古人有“四季不食脾”的说法,应根据个人体质,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疏肝养肝,养血明目,健脾益肾,利水祛湿,为安然度夏打基础。
常用药膳
山药鸡内金鳝鱼汤:黄鳝250克,鸡内金10克,淮山药10克,生姜4片,黄酒、精盐、味精各适量。
玉米须大枣黑豆粥:玉米须60克,大枣30克,黑豆30克,胡萝卜90克。
三、体
变天易发病
“春天猴子脸,气候随时变。”谷雨期间虽然气候转暖,但早晚仍有忽冷忽热时,当气温发生骤降时,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会明显提高,消化性溃疡、慢性腰腿痛、支扩咯血等易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因此,老年人尤其应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口与鼻部)的保暖,因为这些部位特别敏感。大家还要重视居室卫生,保持居室和周围环境的清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使病菌失去滋生的条件。
四、疗
泻火按穴位
春夏之交,阳气升发,肝火旺盛者可通过按摩穴位来泻火。“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大限度地冲出去。
谷雨节气的特点
1、降水明显增加
谷雨的天气最主要的特点多雨,有利于谷物生长。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又有“春雨贵如油”的美誉。古人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时节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谷雨”一般预示着降雨增加,但并不是指“谷雨”这天下雨,而是指在“谷雨”节气前后,降雨概率较大。
2、气温回升加快
谷雨节气天气转温,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南方地区,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带也已进入夏季。
谷雨节气的养生食物及养生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