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元宵节的特色食物及传统习俗

时间:2022-11-28 01:50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特色食物及传统习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元宵节的特色食物及传统习俗

元宵节特色食物

1、元宵

元宵又名汤圆、说团、圆子等,在我国由来已久。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元宵节必吃元宵,以取“团团如月”的吉祥意思。

2、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说明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张灯结彩

自从元宵节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千百年来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这天晚上,游玩观灯的百姓不计其数。大家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

3.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南宋以后增加的一项元宵节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始于南宋。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欢迎.

4.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叫《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5.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

6.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还有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7.走百病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晚,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8.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9.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吃汤圆的注意事项

汤圆不宜多吃

汤圆的主要材料就是糯米,和它粘性高不容易消化,吃多了容易积食腹胀。正常人食用汤圆不要超过二两,以一两到二两为宜。吃汤圆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吃汤圆之后饭碗主食要适当减少,避免积食家中肠胃负担。消化能力弱的人最好少吃或者不吃汤圆。

汤圆不能当早餐

每年元宵节我们都会准备很多的汤圆,有些家庭当天吃不完还会冷冻起来当做第二天的煮熟当做早饭使用。其实汤圆是不适合当早饭吃的,一方面是汤圆不利于消化不说也不能提供人体整个上午的能量供给,也缺乏必要的营养。在早晨空腹的时候吃汤圆还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恶心、泛酸、烧心等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汤圆不适合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年老体弱、消化功能不全者食用,幼儿不满三岁也不宜吃汤圆。


元宵节的特色食物及传统习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