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立秋节气的习俗及养生妙招

时间:2022-11-27 04:01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秋节气的习俗及养生妙招,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2022立秋节气的习俗及养生妙招

立秋节气的习俗

立秋节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摸秋

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按照传统风俗,是夜瓜豆任人采摘,田园主人不得责怪。姑嫂归家再迟,家长也不许为难。

立鳅

无锡人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就是立秋这天会见立鳅。如果秋季有大风大雨,立秋这天稻田里的泥鳅就会在水里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经验的老无锡人都会抓一条泥鳅放在水里,预测这个秋天会不会有大风大雨。

称水

以前,宿迁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后用容器装满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样,然后称重。如果装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

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在淮安,湖上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水重则是不祥之兆,旧有秋水涨,卖渔网之说。

吃西瓜、吃清凉糕

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江苏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而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吃“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等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时,就要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立秋了,你腰上的小肉肉还好吗?有没有清减一些,如果没有,秋膘就少贴一些吧!在胖下去该减肥了。

立秋养生妙招

一、秋补宜滋阴润燥

中国民间自古就有“贴秋膘”的习俗,每至立秋,家家户户就开始“食肉进补”。对此,在饮食调养方面,要按照《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

可食用银耳、甘蔗、燕窝、阿胶、梨、芝麻、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等。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时常脘腹胀满、大便泄泻,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药膳,因为它们性偏凉,应先调理脾胃功能,在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少吃一点滋阴食品和药膳。

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但注意不能超量运动,且尽量减少剧烈运动,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二、饮食应少辛增酸

秋季饮食还要注意“少辛增酸”。也就是说,要少吃辛辣的食物,以防肺火太盛。中医认为,肺火太盛会损伤肝的功能。因此除“少辛”之外,在秋天还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火的侵入。

根据中医营养学的这一原则,在秋天一定要少吃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辣食物,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酸味的水果有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总之,秋天要适当多吃酸的食物,从而达到养肺同时养肝的目的。

目前南方不少地区仍然是湿热天气,导致人体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如果吃些性温的食物,尤其是粳米或糯米,对健脾胃、补中气均有极好的功效。药典古籍,如《本草经疏》、《随息居饮食谱》及《金匮要略》等,均对此论有记载,并且对其功效赞誉有加。

三、饮食平衡防秋燥

传统养生文化认为:以形补形,以物补物。就是吃什么补什么。那么秋季就应吃肺补肺,但肺的功能太强,就很容易伤肝。再加上秋季本身就是肺的当令季节,如果再过补,身体的平衡就会被破坏。

《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为缓解“秋燥”,饮食方面应以滋阴润肺为宜。更有人主张入秋应当食用糯米阿胶粥(阿胶搭配糯米)以滋阴润燥。

总之,秋季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阿胶、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较温和的食物,以益胃生津,尽量少吃生冷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

四、静坐吐纳利身心

在此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秋季吐纳健身法。

首先,清晨洗漱后,在室内闭目静坐,牙齿闭合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中津液充满后,将津液分三次咽下。

然后稍停片刻,慢慢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头顶住上腭,用鼻子吸气。

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口四”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做36次。坚持做此养生功,有保肺健身的功效。

还可将两手搓热,敷在眼部3秒,反复做8次。坚持此功,不仅可以明目,且对肝、肺、心都有益处。

五、秋季经络养生

经络养生与于运动养生的核心是相同的。但经络养生的目的在于保持经络的通畅,纠正脏腑经络功能的失衡,长期坚持,必有益处。

具体做法:将脚浸入温水中9分钟;之后,按太渊穴、膻中穴各36次;最后,作6次深呼吸、6次漱津吞咽。

六、养肺先要宁心神

养肺首先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的万物萧条。

通俗地说,心平气和是养肺的最好方法,肺是呼吸器官,而情绪变化表现最显现的地方就是呼吸。呼吸急促、不平稳不仅增加肺的负担,同时也会使身体里的气外泄,这与“秋收”恰恰相反。因此,秋天的精神调养很重要。

七、起居有度适秋凉

秋季天高气爽,应早卧早起,这样有益于“秋收”。进入深秋以后,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

因而着衣要随天气变化而增减,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睡觉要护住胸背,因为五脏的腧穴都汇集于背部,如果邪风侵入,容易中风。

立秋养生食谱

1、家常蒸茄子

原料:酱汁(生抽、老抽、豆瓣酱加清水拌匀),葱花、油适量。

做法:茄子洗净,切块,放在盘子里码好,蒸锅加水大火烧开后,将茄子连盘放入,蒸熟(约15分钟左右,视茄块大小而定),热锅放油,把葱花爆香,倒入拌匀的酱汁煮开,关火将煮开的酱汁浇到蒸好的茄子上即可食用。

2、油菜烧豆腐

原料:油菜100克,豆腐1块,红椒1个,葱、姜、蒜、油、盐少许。

做法:豆腐捣碎,油菜洗净切成末,葱、姜、蒜切成末,红椒切成小丁备用。锅烧热放少许油,油烧热下葱、姜、蒜末爆香,倒入豆腐泥翻炒3分钟左右,加油菜末及红椒丁继续翻炒均匀,加适量盐即可出锅。

3、粉蒸肉

原料:猪五花肉400克,炒熟的米粉100克,酱油、胡椒粉、姜水(浸泡姜末的水)、料酒、油、香菜适量。

做法:五花肉切成薄片,用油、酱油、姜水、胡椒粉、料酒、大米粉拌匀,放入碗中。蒸锅内加水大火烧开,将装好米粉肉的碗放入蒸笼,上屉用大火蒸60分钟至熟透,取出后翻扣在盘中,撒上香菜装饰即可食用。

4、赤小豆薏米粥

原料: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莲子30克,百合2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赤小豆、薏米、莲子、百合洗净后用清水浸泡1小时。大火把上述原料烧开10分钟后,加盖焖1个小时。再次把汤烧开,然后加入冰糖,转小火煮20分钟后熄火,再焖30——60分钟即可食用。


立秋节气的习俗及养生妙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