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有哪些_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

时间:2022-11-25 08:3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记载了甲骨文,四大发明,四大名著,易经,论语,唐诗,宋词,珠算,书法等等民族传统文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1、琴棋书画:笛子、二胡、古筝、萧笛、鼓、古琴、琵琶。中国象棋、中国围棋;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木版水印。国画、山水画、太极图等。

2、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诗经》、《楚辞》。如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3、传统节日: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4、中国戏剧: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 、徽剧、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庐剧等。

5、中国建筑:亭阁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民宅。

6、语言文字: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我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回族、满族、畲族也基本转用汉语。

7、医药医学: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

8、宗教哲学:儒、道、释〔佛〕、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占卜、风水、面相等。

9、民间工艺: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人、面塑、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千层底等。

10、中华武术:太极拳、咏春拳、武当拳、形意拳、少林武术、南拳、剑术等。

11、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潮汕文化、江南文化、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黑土地、青藏高原、桂林山水、中原文化、巴陵文化等民风民俗。

12、衣冠服饰:汉族衣冠服饰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各朝代形制不同,中国还有受其他民族文化影响而诞生的服饰。少数民族服饰种类较多,如苗族的"呕欠"、"呕欠嘎给希"、" 呕欠涛"。

13、古玩器物:玉、金银器、瓷器、红木家具、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器、蜡染、古代兵器等。

14、饮食厨艺:茶;茶道;酒文化、八大菜系饺子、汤圆、粽子、年糕、月饼、筷子等。

15、传说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梁祝、牛郎织女等。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哪些

传统文化组成

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

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

1.宗法文化 2.农业文化 3.血缘文化.

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例如: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面,血缘关系十分重要,特别强调辈分和地位的等级差距,因此十分重视家族家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国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宗法文化对封建统治和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直至今日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

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几千年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因此我认为中国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儒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的经世治国达到完美的统一.儒家文化的精髓就是平和中正,思无邪!

其次,农耕文化、家族文化、还有一些地域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历史的漫长演变中逐渐的形成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采的内涵。

传统文化知识的历史沿革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那么什么是文化呢?又如何理解何谓传统文化呢?

“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中统计,世界各地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160多种。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表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

在我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

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探究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全面考察中国文化生成与演进的环境。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北深入亚洲内陆,是一个海路兼备的国家。中国传统观念上的“天下”是由四海之内的诸夏和“四夷”共同构成。中国古代社会东部为农业区,西北部主要是游牧区,也由此使中国传统文化中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并存又相互补充。东部的农耕经济又占优势,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在宏观上主要强调“以农为本”、“重农抑商”,从而也形成了辉煌的农业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

《周易》实际上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头,也是儒、道共尊的经典。《道德经》的出现,使道家成为独立的思想流派。而在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入中原,并渐与儒、道融合,构成佛与儒、道,三足鼎立的格局。这个格局在隋朝已基本形式;至宋代,宋孝宗便明确提出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的传统文化观;到了元、明之后,更进一步地便发展成“三教合一”的学说。

19-20世纪,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攻破国门,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闻之变局”。有识之士期望从传统文化的佛教思想中找到解决方案,提倡复兴佛教传统文化,其代表人物有梁启超、谭嗣同、欧阳竟无、王恩洋、梁漱溟、章太炎。而在此大变局中,以超然的方式坚守并传承传统文化的,则有印光法师。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有哪些相关文章:

★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由及饮食习俗

★ 2021重阳节主题活动策划书5篇

★ 政治八年级知识点3篇

★ 开学第一课心得感想最新7篇2021

★ 全新2021央视《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观后感启迪500字【8篇】

★ 2021幼儿园校园中秋活动方案5篇

★ 八年级《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作文7篇2021

★ 国学经典文化趣味小常识

★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师教案样本

★ 初中二年级语文版电子版授课教案实用案例五篇

标签: